眼見壯誌得酬,嶽飛一時豪情大發,對王貴、牛皋、張憲等人說道:“這回如果直搗黃龍府,到時候就和你們痛快喝一回!”嶽飛過去很喜歡喝酒,飲酒數鬥不醉。高宗聞知此語,要他將來到了河朔才可以飲酒。從此,嶽飛滴酒不沾。這是流傳至今的“黃龍痛飲”的由來。
金兀術已經明白自己的處境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時撤退,一旦歸路被斷,更無路可走了,不禁長歎一聲,帶了親信和近衛,預備棄了汴京,當夜渡河北歸。這時,他忽然見到一個太學生走到馬前,說道:“您這是要去哪裏?”
金兀術意興闌姍地說:“我打算渡河歸國。”
太學生又說:“太子不要著急回去,嶽飛用不了多久就會退走,京城可安然無恙。”
金兀術冷笑著說:“嶽飛用五百騎兵破我精兵十萬,這裏的百姓也都日夜盼他到來,你怎麼能保我安然無恙?”
這個太學生又說:“自古以來,怎麼會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的呢!以我觀察,嶽飛就要大禍臨頭了。您何不留下來試著等等呢!”
金兀術明白了他說的是什麼,就留在汴京沒走。
秦檜在臨安剛剛慶幸金人的背叛盟約沒受牽累,卻不料嶽飛竟以兩月不到的時間,連克河南州郡,進逼汴京,朝廷上下震動,隻要過河,就能夠收複失地。他為這事日夜憂思,既不願見金兵南下,也不願見嶽飛功成,隻有劃界議和,彼此休兵,才是他進身立業的好台階。如今聖上對嶽飛褒譽有加,如何能製止嶽飛過河,能讓他班師回朝呢?他心生一計,就派遣朝廷的一個特使傳嶽飛班師。
嶽飛正在謀劃過河事宜,忽然有朝廷使到來,催促他停戰班師回朝。嶽飛不禁大為驚詫,說道:“這是為什麼?”
朝廷特使說道:“秦丞相與金朝的議和已有眉目,所以請您班師還朝。”
嶽飛憤怒地說道:“現在恢複中原已經近在眼前,怎麼能中道班師回朝呢?請您稍等片刻,容我上疏,請您將這奏折帶回。”這奏折上寫道:“金人屢戰屢敗,銳氣沮喪,且欲盡棄輜重,疾走過河。而今豪傑向心,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
高宗看完奏折之後,不知道秦檜派使者這一回事,隻認為嶽飛聽到什麼風吹草動,所以才上疏,就對他寬慰一番,讓他不要輕進,可與楊沂中、劉錡共同商議,如有機會可乘,就約定日期一起進攻。
秦檜自然是坐臥不安,他急得團團轉,心想,怎麼才能說動高宗,讓他給嶽飛下詔班師呢?他忽生一念,就匆匆進朝。
高宗對秦檜說:“你怎麼這麼匆忙?”
秦檜說:“為了陛下的江山。”
高宗又說:“朕的江山很好。”
秦檜說道:“聽說嶽少保逼近汴城,過河收複失地指日可待。”
秦檜又近前一步,鄭重地說:“臣為陛下著想,這事隻能憂不能喜。”
高宗不明白他要說什麼。
秦檜繼續說道:“嶽少保大兵渡河,恢複國土固然是沒問題。但是如果金人抵擋不過,願意拿前任皇帝求和,陛下該怎麼辦呢?”
高宗聽了之後沉默了很久。
秦檜看高宗沉默,馬上搶著又說:“陛下如果不同意,可是天下人都知道金人願意送歸前任皇帝求和,這必然陷陛下於不義。如果陛下答應了這個請求,那麼一旦先帝回朝,陛下還怎麼作為一國之君,怎麼麵對滿朝文武大臣呢?”
高宗越聽越覺得冷汗直流,他慌忙問秦檜:“那你說該怎麼辦呢?”
秦檜立刻說道:“以孤軍深入不當為理由,讓嶽飛馬上班師回朝。那金兀術也已經遭到重創,絕對不敢再輕易侵犯了。這樣的話,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高宗其實挺器重嶽飛的,聽到這樣的話,也想了很久,歎了口氣,才勉強答應,讓秦檜一手操辦去了。
於是秦檜先用釜底抽薪的計謀,命令韓世忠、張浚、楊沂中、劉錡各自把軍隊駐紮在以前的地方,韓世忠回到楚州(今江蘇淮安)、張浚回到建康(今南京)、楊沂中回到泗州(今安徽泗縣)、劉錡回到太平(今安徽當塗);又命令四川的眾將領胡世將、吳鱗、楊政、郭浩等如果沒有得到詔令,不要輕舉妄動。
這一年的七月二十,秦檜一天連下了12道金字牌,命令嶽飛班師回朝。嶽飛悲憤交加,於是哭著向臨安奏請:“臣十年的勞苦將在今天被瓦解了!權臣誤國啊!”
嶽飛得到消息,韓、張、楊、劉各軍都已經接到命令撤退了,而自己的軍隊也已經深入敵境,又怕金兀術察覺阻斷嶽家軍的歸路,所以嶽飛放出風聲說:“大軍明天渡河殺敵。”
金兀術後悔自己聽了那太學生的話,又怕汴京城內的老百姓對自己不利,就連夜棄城逃跑,向北跑了100多裏才停下。
嶽飛忍著悲憤,下令班師回朝。父老百姓都牽著馬挽留嶽飛,哭著說:“我們為咱們軍隊運糧草,迎接宋朝大軍,金人早已經知道,嶽將軍您要是走了,我們就沒一個人能活命啊!”
嶽飛也無可奈何,忍著淚水,出示了金字牌,說道:“我不是不願意留下,隻是朝廷有詔書,讓我立刻班師回朝,我不敢違背詔書擅自留下啊!”老百姓也知道事情已經難以挽回,一時間哭聲震天。
嶽飛回到蔡州,又有好幾百個進士以及老百姓一起挽留軍隊。嶽飛隻能把金字牌放在案幾上,讓他們觀看。大家一見事情已經這樣,哭聲四起,說道:“這可怎麼辦啊?”
嶽飛於心不忍,隻能說到道:“你們如果願意遷徙,我會劃出漢上六郡的閑田,讓你們耕作謀生。”
等到軍隊離開的時候,百姓也開始遷徙,萬人空巷,老幼相攜,不絕於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