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難和奸臣相容(1 / 2)

嶽飛帶領著嶽家軍揮軍北伐,占據了絕對優勢,打得金兵連連敗退。眼看收複失地、迎還二帝的壯誌將要得酬之時,卻突然被迫班師回朝。這實在是功敗垂成,讓嶽飛沮喪不已。他已經心灰意冷,失望透頂,就上奏章請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權。高宗當然是不肯這麼做,他想盡辦法去安撫嶽飛。

九月初一,嶽飛到達臨安,高宗為了對嶽飛表示嘉獎,頒發了沒有填姓名的補官文憑481道,由他委派正任承宣使以下的官吏。

這時候,金兵又開始四處侵擾,入侵淮寧、攻打穎昌、侵犯河南、進軍川陝,並且有意進犯唐、鄧州郡。嶽飛又奉命分頭救援。

紹興十一年正月,金兀術看到宋軍都被召回去了,就聚集了十萬大軍,進犯淮西,一舉攻下了壽春(今安徽壽縣),又渡過淮河,攻陷了廬州(今安徽合肥)。負責防衛淮西的張浚、楊沂中、劉錡,合力抵抗來犯的敵人。高宗又命令嶽飛從黃(今湖北黃岡)、蘄(今湖北蘄春)兩地繞到敵人身後,支援淮西守軍,致使敵人腹背受敵。

嶽飛接到詔告,此時他正身體不適,感染風寒,咳嗽不停,但是他仍舊不顧疾病纏身,親自率領背嵬精騎兵,連夜趕往廬州。金兀術一聽嶽飛來救援,郾城的傷痛記憶猶新,就連夜帶領部隊逃回淮北,他的部下韓常見到這種情景,也就渡過淮河向北逃走了。廬州之圍被化解,嶽飛暫時屯兵舒州(今安徽安慶)待命。

金兀術聽到嶽飛由廬州回師舒州,又轉軍進襲濠州(今安徽鳳陽),高宗又命令嶽飛率兵與韓、張、楊、劉會師援救。嶽飛奉命立刻趕往救援,抵達定遠(今安徽定遠縣),離濠州不遠,金兀術得到消息後又逃跑了。

通過這些情況觀察,金兀術入侵淮西,並不是非要攻城拔寨,而是要困擾宋軍,讓他們疲於奔命。這正如三月十七高宗寫給嶽飛救援韓世忠的手諭上說的:“累得卿奏,往來廬舒間,想極勞勩,一行將士,日夜暴露之苦,道路登涉之勤,朕心念之不忘。”

秦檜占據相位,高高在上,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眾將領手握兵權,難以控製,他最怕朱仙鎮的一幕重演。範同向他獻計說,請將三大帥同時調到樞密院,自然解除兵權了。秦檜聽了之後很高興,當即密奏高宗,以柘皋(今安徽巢縣西北之重要市鎮)之捷為理由,召韓世忠、張浚、嶽飛一起趕赴臨安,論功行賞。

高宗召見範同,範同奏明高宗說,祖宗定製的規矩向來如此,軍權統歸朝廷,地方不得擁有軍權。現在三大帥都擁有很大的兵權,開府設官,這好像建立另一個朝廷一樣。如果他們任意一個有了異心,恐怕不好控製住。高宗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立刻命令範同與給是中林待聘,連夜在學士院中草擬詔命。為了不泄露機密,當夜就封鎖了學士院。

第二天,高宗就派韓世忠與張浚為樞密使,嶽飛為樞密副使。四月二十七又罷除韓、張、嶽三個宣撫司的職位。高宗此時隻聽信秦檜、範同的意見,滿足於他們口中所謂的中央集權。他們從不曾想過,一旦有了警報,該怎麼禦敵呢?

一天,黃機密從鄂州趕來向嶽飛辭去官職,說自己將要回鄉務農,對仕途這方麵心恢意冷了。嶽飛聽後十分悲痛,更是十分悲憤。

送走了黃機密,嶽飛每天都是抑鬱寡歡。心想,自己哪天也能像黃機密一樣當一個閑雲野鶴呢?可是眼前最緊要的還是如何避嫌釋疑,於是立刻奏請朝廷請求交出背嵬親兵,並請求將家眷由江州遷來臨安居住。

五月十一,有詔令說讓韓世忠留在樞密院辦事,讓張浚與嶽飛一起前往楚州,檢閱軍馬,安排戰略防禦,並以同以樞密行府的名義撫定韓世忠軍馬。

於是,嶽飛與張浚一起去相府拜見秦檜。

秦檜說:“你們這次去,要防著韓世忠的親信!”

嶽飛冷笑一聲說:“現在韓太保(韓世忠)已經調到職樞府,楚州的軍隊就是朝廷的軍隊,韓太保怎麼能控製得了呢!”這句話讓秦檜沒有任何理由辯駁,秦檜臉色變得很難看。

而張浚卻恭維地說道:“太師您考慮得對。”

嶽飛暗自想到,我很難與秦檜、張浚等人苟同,與其以後受到牽製,不如現在急流勇退,就上奏朝廷請求辭去樞密副使一職,朝廷不準。嶽飛無奈,隻有與張浚一起去楚州。

張浚很清楚秦檜對韓世忠很不滿,所以對嶽飛說:“朝廷之所以留下韓世忠,讓我們來楚州檢閱軍馬,無非是要我倆乘機把軍隊平分,控製住局麵而已。”

嶽飛不以為然地說道:“國家抵禦外敵,恢複中原,就隻有咱們三四個人。萬一皇上又讓韓太保領軍,你我二人還有什麼臉麵與他相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