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難和奸臣相容(2 / 2)

張浚聽後十分不快。後來兩個人巡視楚州城,張浚說:“這城太過單薄,不能禦敵,應該修繕。”

嶽飛針鋒相對地說道:“修繕城府,隻是為了保命,而我們所應做的是該如何殺敵,恢複疆土。”

張浚很惱怒,卻又沒法發作。張浚以前本來十分器重嶽飛,後來因為嶽飛受朝廷不斷提拔,與他平起平坐,要與他對立了,就心生嫉妒。雖然嶽飛對他處處恭謹小心,但張浚還是無法釋懷。所以張浚回到朝廷,就散播流言中傷嶽飛,說他打算放棄山陽(即楚州),退保長江。

楚州軍吏耿著曾私下對總領胡紡說道:“兩個樞密這次前來,一定是要瓜分軍隊。本來軍隊挺好的,他們一來事情就不好了!”

胡紡將這話上告朝廷,秦檜立刻將耿著抓捕,將他投放到大理獄,嚴刑拷打,想要誅連韓世忠。

嶽飛不忍心看韓世忠被無辜牽連,就寫信給他,告訴他事情的經過。韓世忠驚恐萬分,親自拜見高宗。

高宗也很驚詫,安慰他說道:“怎麼會有這種事情,朕會為你做主的。”

第二天,高宗向秦檜查問這件事,秦檜一看事情要敗露,隻能說:“韓世忠是國家棟梁,忠心無二,怎麼能任意受到株連呢!”秦檜不得已,隻有借著詆毀罪的罪名將耿著發配了事。

秦檜為了這件事情每天都愁眉不展,恰巧一次張浚過來拜見,秦檜恨恨地說:“不知道是什麼人將這件事露泄給韓世忠,讓他搶得先機有自己澄清的機會!”

張浚想也沒想就說:“不會有別人,一定是嶽飛。臨去楚州前他不是也曾為韓世忠辯解?”

秦檜咬牙切齒地說道:“嶽飛!我不殺你,誓不為人!”

秦檜說完,知道自己失言了,心想必須拉攏張浚,才能不會讓嶽飛知道,便對張浚說道:“我原本想奏報皇上由你一個人執掌樞府,不想皇上卻又委任韓世忠與嶽飛。如果能去了韓世忠和嶽飛,全國兵權就由你一個人執掌了!”

張浚拜倒說:“這都要靠太師您提攜了。”

於是秦檜與張浚便合謀排擠嶽飛,首先讓監察禦史萬俟卨向朝廷奏請彈劾嶽飛的三個罪狀:

(一)爵高祿厚,誌滿意得,日益頹惰;

(二)淮西之役,逗留不前;

(三)公然對將佐倡言,山陽不可守,沮喪士氣,動搖民心。

原來有個叫萬俟卨的人在嶽飛坐鎮鄂州的時候,為了討好嶽飛,曾經當麵提出“足兵”、“足財”、“樹威”、“樹人”四個策略。

所謂“足兵”,就是建議嶽飛要不顧朝廷的命令,擴充軍旅;所謂“足財”,建議嶽飛設法充裕財源,這樣就可以雄踞襄漢,舉足輕重;所謂“樹威”,建議嶽飛借著理由誅殺在朝的大臣,在朝廷示威;所謂“樹人”,建議嶽飛在管轄範圍之內,遍布親信,朝中也應有密切的同僚可以通信,這樣不會孤立無援,遭人暗算。

嶽飛聽完很不高興,斥責他說:“我嶽飛這一生,隻知道有朝廷,不知道有個人。你竟勸我擁兵自重,割據稱雄!你說這種話,我本該將你查辦,但是見你千裏迢迢趕過來,我今天就放過你,今後別再來找我!”

萬俟卨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一腔怨氣無處使,到了建康,他就曾經上疏彈劾過嶽飛,秦檜把他收為心腹,舉薦他為監察禦史,萬俟卨也就死心塌地投靠在秦檜的門下。

繼萬俟卨之後,又有禦史中丞何鑄與殿中侍禦史羅汝楫也上疏彈劾嶽飛。嶽飛知道自己與秦檜和他的親黨很難相容,一再奏請朝廷辭去樞密副使的職位,然而高宗一再不準。最後,高宗了解嶽飛去意已決,到了八月初九,才同意他的請求,但高宗仍然授予他武勝定國軍節度使的官職,追加少保一職。

雖然嶽飛辭去了樞密院的官職,高宗也確實很眷念他,但嶽飛更知道跟秦檜和他的親黨們很難容他。因此,他每夜都是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這時已經到了深秋,嶽飛追憶往事,十分感慨。張所、宗澤、李綱、張浚、趙鼎,這些知遇過他的長官,雖然有時難免在思想、看法上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是君子,忠於朝廷,一心一意恢複中原,消滅敵人,最後卻又都遭到相同的命運,這真是天妒英才!嶽飛一時百感交集,就提筆寫下《小重山》這首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鬆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