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被削去了兵權,並且辭去了樞密院副使的職位,秦檜本來應該感覺很高興才是,但是他見高宗對嶽飛仍舊是恩寵有加,又賜給他房屋,擔心時間一長,嶽飛再度被起用,豈不是功虧一簣了?於是秦檜找來張浚商議,怎麼才能將嶽飛置之死地。
張浚自信地說:“這事情很好辦,請太師放心!”於是他派人秘密引誘嶽飛的部將,隻要能出頭狀告嶽飛的,就給以重賞。但是嶽飛深得軍心,竟沒有一個人理睬他。後得知王貴曾在穎昌之戰害怕受到嶽雲的責罰,而且他的帳下一個士兵偷東西被嶽飛撞見,將王貴打了一百杖。他們就派心腹想挑撥王貴與嶽飛之間的關係。王貴卻覺得嶽飛賞罰分明,而且深得人心。但是王貴的一個可致人死罪的機密不幸被張浚知道。張浚就以這個作為要挾,王貴十分害怕,隻有服從了。張浚要王貴誣陷嶽飛謀叛,王貴跟隨嶽飛戎馬生涯,對嶽飛也是敬愛有加,不想汙蔑他,就替他找了另一個人——張憲的前軍副統製王俊。
張浚派人找到王俊,王俊很痛快地就答應了。張浚又擬了一份文狀,叫親信悄悄給了王俊,讓他向都統製王貴告發嶽飛。這麼一來,就是嶽飛的手下自主揭發嶽飛的罪狀,牽涉出嶽飛父子,高宗也不會懷疑了。
王俊本來就對張憲不滿,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當然是迫不及待地拿著文狀到王貴的地方告發。文狀中主要是說,嶽飛曾派人秘密向張憲求救。張憲於是和王俊商議,打算把軍馬移往襄陽,迫使朝廷起用嶽飛前去控製,這樣就救了嶽飛。如果朝廷不肯讓嶽飛去,張憲就在襄陽擁兵自重。朝廷如果要攻打,他就與金人聯係,讓金人出兵相助。
九月初七,王貴接到王俊的誣狀,雖然知道狀中說的沒有一個是事實,但為了自保,不得不把文狀秘密轉交給樞密行府。
九月初八,張浚收捕了張憲,讓張憲把嶽飛供出來。張憲堅決不承認有過這種事。
張浚就用嚴刑酷法對張憲逼供,張憲曾經昏死過去好幾次,但是還是堅定地咬牙否認。
張浚得不到張憲的口供,而且張憲被打得體無完膚,奄奄一息。沒有張憲的口供,怎能抓捕嶽飛父子呢?他想了半天,最終還是把心一橫,替張憲擬了一份供招,代他畫了押,就說張憲已經招供認罪。
十月初,張憲被送到臨安大理寺拘押起來。
十月十三,秦檜奏請朝廷召回嶽飛父子,拿張憲謀叛的事對質。
高宗本來沒有答應。秦檜退出大殿後,卻撒謊說高宗已經同意這件事了。
後來,有人把秦檜要陷害嶽飛的事告訴了他,提醒嶽飛來見高宗的時候要帶上辯書。嶽飛十分憤怒地說:“如果蒼天有眼,絕不會陷忠良於不義;如果遇到不幸的話,還逃避什麼呢!”
第二天,秦檜讓手下帶了一大隊禁兵,聯合臨安知府俞俠圍困嶽飛的臨安居所,進去告訴嶽飛說:“皇上有旨要召見你,請你入宮聽旨。”
嶽飛看了大笑說道:“我的忠心,日月可鑒!”說完就大踏步走了出去。嶽亨見這個情景,絕不是進宮聽旨的狀況,急忙緊緊跟著嶽飛。原來自從嶽飛解除了兵權之後,嶽亨也辭去官職,後又隨嶽飛到了臨安。嶽飛勸他另找出路,他卻說:“大哥您一生忠君愛國,出生入死,尚且這樣,我當官又有什麼樂趣呢?”
到了大理寺,嶽亨被攔在外邊,不能進去,又打聽不到消息,隻能回府報告。禍從天降,李氏夫人不禁泣不成聲,府中的老小也是哭成一片。
嶽飛的次女銀瓶,年才十三,卻十分鎮定,寫了血書,從牆上取下寶劍,剛要出門,被嶽亨看到,於是二人決定一起出府門,為嶽飛申冤。剛一出門,就為禁兵阻住,二人與禁兵交戰。
嶽亨保護著銀瓶一路衝殺,最終還是寡不敵眾,嶽亨被亂刀砍殺,銀瓶也投井而死。
嶽飛被人帶到了大理寺,才知道嶽雲已經先被逮到。
禦史中丞何鑄上個月也曾經彈劾過嶽飛,本來他以為嶽飛有罪。經提審後才發現嶽飛並沒有造反的意思,而且背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才知道是受張浚的愚弄,就將實情稟報了上去。秦檜知道何鑄已經不能為自己所用了,立刻免去了他的禦史中丞一職,改由萬俟卨繼任,指派周三畏與大理丞李若樸、何彥猷去審嶽飛。
萬俟卨為出鄂州撫司那口惡氣,首先提審嶽飛。萬俟卨隻匆匆問了兩句,便揮手帶下,嚴刑拷打張憲和嶽雲,要他們供出嶽飛謀叛朝廷的罪狀,但都徒勞無功。
秦檜天天催他們趕快將嶽飛的供狀拿出來,早日審判,以免夜長夢多。臨安城內現在已經是呼聲四起,都說嶽飛冤枉。韓世忠當麵斥責秦檜,要他說出嶽飛被捕的實情,秦檜以“莫須有”的理由想搪塞過去。
韓世忠憤怒地說道:“好一個莫須有!莫須有這三字,怎麼能讓天下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