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要“養”不要“生”
冬天是一個雪花紛飛,草木凋零、冰凍蟲伏的季節,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對於人體來說,也是一個細胞閉藏的季節。同樣,對於病菌而言,也是一個閉藏的時期。但是,我們人類現在的生存能力,已經可以突破氣溫對於我們的影響。北方的冬天有暖氣,南方有火爐,現在空調和電暖器也非常普遍。所以,即使是萬物凋零的寒冬,人類的活動依然不停的進行著。
人類營造的這個小環境,氣候如此舒適,實際上就給病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但是,病菌隻能在體內潛伏,卻很難在冬天爆發。因為人體的正氣已經與病菌形成了平對峙的局麵。所以,冬天人們生病的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少。
但是冬天會有很多疾病產生。比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凍瘡、關節炎、慢性結腸炎、虛寒性胃痛、腰痛、肩周炎、頸椎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這些疾病多是在冬天產生的。因為冬天氣候寒冷,寒邪侵入人體的機會比較多。當人體陽氣不足時,就很容易生病。
所以說,冬季的養生核心在於“藏”。首先這是自然界的氣候決定的,冬天是一年四季當中最冷的一個季節,自然界萬物都處在“收藏”的階段。雖然人類的活動已經可以克服寒冷,但是人體的細胞到了冬季還是進入收藏的狀態的。順應自然界的這個情況,無疑對養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既然冬天應該“藏”,所以,在冬天裏是不適宜進行體育鍛煉的。在冬天,人的身體也是處在收藏的狀態。人體的細胞,也處在收藏狀態,即使進行體育鍛煉,也不容易取得明顯的增強體質的效果。相反,如果不留神,反而容易因為天氣寒冷而生病。
冬季養生的“藏”,還表示冬天要攝入更多的熱量儲藏在體內。因為這個時候,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更多。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冬天進補的民間傳統,說明了冬天養生的這個基本原則是深入人心的。
冬季進補的根源在於“養”
冬天這個季節,人體自身的正氣無法進一步提高了,而自然界的惡劣氣候對人體的威脅是巨大的。所以,必須采取新的措施,增加新的有生力量,才能夠抵抗外界的威脅。而這個有生力量,就是有著深厚民間傳統的食補。
中醫認為腎、肺與冬季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在冬季宜多食具有溫熱,潤肺生津的藥物和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狗肉,蝦仁,當歸,生薑,鎖陽,阿膠,丹參,五味子,枸杞子,海龍等。
冬季養生藥膳
當歸生薑羊肉湯
原料:當歸6克,生薑5片,羊肉500克,山藥100克,大棗10枚。
做法:將羊肉切塊,去血水後放入高壓鍋內加水煮15分鍾,把當歸,生薑,大棗,山藥放入砂鍋,與羊肉共同煲製25分鍾即可食用。
功效:當歸具有活血調經之功效,生薑羊肉具有補中益氣的作用,而大棗和山藥又可補血健脾。本湯適於女性冬季手足發涼,怕冷,月經不調,痛經者食用。
紅花百合肉片
原料:紅花10克,百合200克,豬肉300克,調味料適量。
做法:將紅花取濃汁備用,豬肉切片用油滑至八成熟,百合去根洗淨備用,把豬肉片,百合,紅花汁一同入鍋翻炒,加入調味料即可食用。
功效:紅花具有活血通絡之功,豬肉則補虛損利五髒,百合有潤肺止咳生津的功效。本菜適於皮膚幹燥,肺熱咳嗽,貧血者食用。
強心紅豆湯圓
原料:新鮮山藥500克,紅豆250克,葛根25克,荷葉25克,適量小湯圓及紅糖。(十人份)
做法:山藥削皮洗淨,切成丁塊備用;葛根及荷葉放入藥袋中,將紅豆及藥袋放入鍋中,加水浸泡一小時,開大火煮滾,轉為小火,煮熟後加入山藥,再煮約五分鍾,去除藥袋,最後加入紅糖及煮熟之湯圓,即可食用。
功效:補肺益氣,補血強心,健脾補腎,溫中散寒,利水消腫;適於疲乏無力,頭暈目眩,胸悶氣短,麵浮肢腫,貧血等症屬氣虛血弱者。
參芪香菇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