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業績確實一直不錯,不過公司發展得很快,而且同事們每天都有新的進步,我甚至都能感受到公司前進的步伐在催我每天都要前進,還好我從來沒有掉隊。從懂事的時候起,父母就常常告訴我‘不要成為掉隊的那一個’,在後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我也習慣了以此激勵自己,直到現在。”凱蒂說道。
艾麗絲似於有所領悟,“‘不要成為掉隊的那一個’,連你這麼優秀的人都經常以此來激勵自己,而我卻總是認為自己做得已經足夠好了,如果我早些聽到這句話,可能現在就不會如此窘迫了。”說著說著,艾麗絲的聲音忽然提高了,“不過現在也不晚,是嗎?凱蒂。”
凱蒂很高興聽到艾麗絲這麼說:“是的,艾麗絲,希望我們都不要成為掉隊的那一個。”
不要成為掉隊的那一個,這句話說得多好啊!公司的發展若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就會被市場大潮所吞沒。個人的發展跟不上公司的發展,就會成為下一個裁員的對象。因此,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擁有一席立足之地,為了不被競爭對手擊敗壓垮,為了成為行業中的一棵常青樹,公司必須加快發展的腳步。如果公司有絲毫懈怠,或者因為某些原因放慢了發展的腳步,那麼公司現有的地位馬上就會受到動搖。在這種形勢下,公司中的員工必須具有相當強烈的競爭意識和發展意識,然後緊緊跟著公司迅速發展的腳步。
隻有時刻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實現和公司的同步發展,公司才能賦予你相應的使命,而你實現個人成長的機會自然蘊藏在這些使命之中。如果你不能和公司的發展保持同步,你就不能從相應的高度理解公司的營銷戰略、發展願景、企業文化等,那麼你就無法為公司的下一步發展創造一定的價值,接下來等著你的自然是公司發展與你個人成長的嚴重脫節。
如果公司發展了,而你仍舊停滯不前;或者公司發展的腳步增大了,而你仍然邁著小碎步一點一點向前挪動;甚至當公司飛速發展時,你不但不緊跟公司發展的腳步,反而還後退了(這種情況不是不存在),那你麵臨的情況隻有兩種,而且是每一個追求個人成長的人最不願意看到的兩種情況:或者待在公司最基層的地位上得過且過;或者被公司淘汰,然後到規模更小、水平更低的公司尋求一份更簡單的工作。當這兩種情況出現時,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道路更加艱難。
公司就是你的船,你就是船的主人,和公司保持同步發展是你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你個人的成長目標也會逐漸實現;如果你跟不上公司發展的腳步,等待你的隻能是離開公司這條船的結局。
和公司一起成長
自然界中有許多互惠共生的現象。比如說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它本身具有固氮的功能,為豆科植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同時它又可以借助豆科植物獲得生存的空間;再比如非洲熱帶雨林中的大象、犀牛等,它們身體表麵往往會有一些寄生蟲,一些鳥類等小動物也棲息在它們身上,以這些小寄生蟲為食,同時,大象、犀牛也避免了寄生蟲對它們的侵害,可謂是互惠互利。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不勝枚舉,在生物學中統稱為共生現象。
公司和員工的關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方麵,公司的成長依賴公司內部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斷進步。每一個員工的進步都會推動公司的成長,每一個員工的努力都會為公司的進步增添一份力量;另一方麵,公司的發展又為每一名員工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福利待遇。比如良好的培訓機會和員工利潤分享計劃,等等。
易卜生說:“青年時種下什麼,老年時就收獲什麼。”由此我們想到的是,你在公司的土壤中種下什麼,公司就會回報給你什麼。如果你願意承擔成長的責任,那麼你就會獲得成長的權利;如果你把公司的成長當成自己的責任,那麼公司自然會為你創造成長的機會;如果你以積極的熱情和全心全意的努力對待公司中的種種事務,那麼你的事業、你的精神就會在公司中得到最了不起的進步;隻要你的行為和態度切實推動了公司的成長,那麼公司就一定會給予你相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