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總論(五)(1 / 3)

第四節經濟活動分析的程序和步驟

企業經濟活動分析工作可以分為工作程序和工作步驟兩個方麵:

一、經濟活動分析工作的程序

企業經濟活動的工作程序主要與企業生產的特點、生產經營的經濟活動過程和企業的組織分工有關。企業是一個係統,各項經濟活動一般均存在互為依存的關係各項經濟指標之間往往存在互為因果關係每項經濟活動或每個經濟指標都不是孤立的,必須依照生產經營的流程,安排經濟活動分析的順序。例如分析利潤指標,隻有在分析銷售收入,成本等經濟指標之後,才能對影響利潤變化的因素,作出定量分析。生產活動是工業企業的主要經濟活動,因此經濟活動分析的順序一般可以從生產成果的分析開始,並以反映經營成果的指標利潤或資金利潤率分析為結束,但在經濟活動分析工作的實踐中,由於分析的任務、要求,負責分析的部門、人員,和分析應提出的時間不同,也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分析順序。下麵以電力工業企業為例,其經濟活動分析的程序一般可按所示的順序進行。

二、經濟活動分析工作的步驟

經濟活動分析,大體可以按下列步驟進行:

(一)確定分析的目的要求廣製定分析提綱

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總的目的要求是分析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和經營成果,鞏固成績,挖擁潛力,提高經濟效益。除對企業生產經營目標作定期分析外。在每次分析時,應根據企業當前生產經營的情況和中心任務的要求,提出分析的目的要求。並依照分析的目的要求製定分析提綱。分析提綱一般包括;分析的目的要求,分析的內容,分析的組織分工和編寫課題的專責部門或專責人,分析的進度、流程及完成的時間等。

(二)積累並搜集分析資料。掌握生產經營情況。

經濟活動分析必須從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出發並對所要分析的與生產經濟情況有關的主客觀條件有詳細、係統、全麵的了解,才能做好分析。這就要求平時重視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積累,隨時捕捉經濟信息,並擠出時間深入基層,掌握真實情況。同時還要注意報紙,刊物的剪輯,了解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學習和掌握黨的路線、方針及當前實施的經濟政策和法規。

1.為了做好分析,要經常積累和搜集以下幾種資料:

國家正式下達的生產技術財務指令性計劃及指導性計劃指標和列入考核的技術經濟定額或標準。

企業製定的經營目標、廣長任期目標,上等級考核指標和“雙增雙節”目標。

定期統計報表及文字分析。這是分析企業是否完成國家計劃和企業經營目標的依據。

會計報表及文字分析。是以貨幣指標綜合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報表,是分析企業產品成本、資金運用、勞動工資和企業利潤計劃及經營目標計劃是否完成的依據。

有關生產技術、設計等方麵的技術資料。

有關企業工作會議,經濟活動分析會議、專題分析會議及專題調查會議的決議,主要文字報告等資料。

國內同行業的有關資料。

報刊剪輯。

經濟政策、規定及製度彙編。

2.做好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為了使經濟活動分析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決問題,除依靠平時搜集和積累資料外,還必頂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如對市場情況的調查,生產經營情況的調查或對某個專題調查的。必要時,可以深入基層,參加基層的經濟活動分析會,召開專題座談會或通過跟班勞動,開展專題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通過調查研究,對生產經營的動態,即“活”材料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對比分析,肯定成績,尋找差距,發現問題,揭露矛盾。

企業在進行綜合經濟活動分析時,經常作如下對比分析。

1.實際與計劃指標對比、與企業經營目標對比,說明計劃的完成程度,揭示背離計劃的偏差值,為進一步綜合分析提供了方向。

2.實際與上期和同期對比或與本企業曆史最佳水平對比,以觀察事物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3.同一指標在同類型企業或同類設備之間進行對比,便於找出差距,發現薄弱壞節,挖掘潛力,促進事物向有利方麵轉化。

4.有關指標相互對比分析,研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係,深入認識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探求事物發展變化的實質。如通過對比分析,產品產量、銷售收入和銷售利潤不同的增長速度。可以揭示企業生產過程是否良性循環。

通過以上分析對比和以達到鞏固成績、揭露矛盾、尋找差距、發現問題,進一步潛力的目的。

(四)分析原因,分淸主次,抓住關鍵,提出措施

通過對比分析,隻能看出數量上、現象上的差異,不能說明差異的實質。因此,還必須深入研究、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和主要矛盾。首先從總差距著手,按其發生的時間、地點,進行主客觀因素分析,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諸因素對計劃或經營指標完成結果的影響程度,在相互聯係中找出起決定作用的主要因素,抓住問題的關鍵,有4對性地提出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