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京市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研究(1 / 3)

南京市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研究

理論探索

作者:許靜 王林旭 許坤

【摘要】 本文通過構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指標體係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績效指標體係,利用相關統計數據對2006—2011年間南京市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進行綜合測度。結果顯示,2006—2011年間南京市城鄉收入差距絕對值增大、相對值減小,城鄉收入差距有所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係統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經濟發展、資源配置效率、社會穩定與公平係統間靜態協調度均值分布在0.65—0.87之間,總體處於弱適度和中度適度狀態。

【關鍵詞】 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 VAR模型 隸屬函數 協調度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增長,城市化進程也隨之發展,與此同時,城鄉收入差距狀況也在不斷改變。然而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是否協調共進?

南京市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也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龍頭門戶之一,2010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進一步將南京確定為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因此其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程度也可作為長三角地區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問題的指向標。對南京市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的研究有利於考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經濟增長、資源配置效率、社會公平與穩定的適應程度的關係,有利於政府部門製定科學合理的經濟政策。

此外,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對中國經濟發展、社會公平與穩定以及城鄉收入差距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則以2008年為中軸,選取前後3年共7年作為研究的事件窗,對南京市城鄉收入差距的適度性現狀進行綜合研究。

二、國內外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首先在對收入差距適度性的界定方麵,沈時伯認為適度的收入分配差距體現在基尼係數處在合理的區間;而任紅豔認為,適度的收入差距既要保持經濟發展的效率優先,又要兼顧維護社會穩定的公平性;顧海兵、王亞紅則針對“城鄉”關係進一步指出,適度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應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應保持在一個浮動的合理區間,在此區間內,收入差距一方麵要不能因過小而損害經濟效率和經濟發展;另一方麵又不能因過大而影響經濟、社會的穩定程度。

其次在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的測度方法上,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采用基尼係數輔以多協助指標來判斷收入差距適度性;阿特金森考慮了社會心理因素對收入差距的影響提出了阿特金森指數;Sala I Martin 等人用基尼係數和人均GDP差異描述國家或區域間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程度;任紅豔改進了基尼係數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數,進而推導出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適度性指數。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對收入差距適度性的界定及評判尺度是模糊的,未能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指標體係;而在測度方法上,國外的研究偏好用基尼係數代表城鄉收入差距指標,有些國內學者常用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人均純收入之比來度量城鄉收入差距,更多的學者則根據基尼係數等少數指標來判斷我國城鄉收入差距,這些方法一方麵沒有反映區域間人口規模的影響,沒能反映城鄉人口所占的比重情況;另一方麵沒有綜合考慮城鄉收入差距與經濟發展、資源配置效率、社會公平與穩定的適應與協調程度,因此無法精準衡量我國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構建綜合指標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指標體係,更加全麵的測度南京市城鄉收入差距的適度性。

三、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指標體係的構建與測度方法

1、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評價體係的構建

文章依據科學性、可行性原則構建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綜合評價指標體係,將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性指標體係劃分為城鄉收入差距指標群,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績效指標群;並進一步劃分為城鄉收入差距子指標群、經濟發展子指標群、資源配置效率子指標群、社會公平與穩定子指標群四個方麵。同時文章為不同的子指標群細分狀態層,並包含共34個指標層來綜合反映城鄉收入差距指標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指標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