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警世的華章(1 / 1)

這幾年忙於做“閃客”,忽略了對小說的學習和關注,以致成了“菜鳥”。這個時候,齊鳳元先生拿著一部《放飛》來找我,讓我“灌水”,我誠惶誠恐,再三婉拒,他始終不肯鬆口,我隻好勉強接下。

送走了齊總,我趕忙展卷拜讀。

這是一部描寫教育的長篇,書中寫了秦飛,王鑫、韓大平、郅峰、田樂、李小飛、汪萍、金小琴、辛豔梅等一大群孩子,從小學一直寫到他們高中畢業、麵臨高考。他們的父母雖然來自士、農、工、商等不同階層,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管自身的生活條件如何,高官顯貴也好,窮苦工農也罷,都傾其所有,盡其所能,把孩子“供”起來,想把他們培養成棟梁之材。正如女主人公李慧勤所言,“一百個父母就有一百種不同的文化層次,不同的性格和特點,也就有一百種教子的方法。”他們八仙過海,各展所長,絞盡腦汁,用盡手段修理這些幼苗,物資鼓勵的,好話乖哄的,涕淚交流的,拳腳相加的,使孩子們邁進校門起,就背起沉重的包袱,飽受煎熬,從此再沒有快樂的日子。從這種意義上說,他們的愛是自私的,隻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全然不顧孩子們的感受。他們所謂的培養,簡直就是摧殘,就是毀滅,就是謀殺。有的孩子被逼瘋了,有的自殺了,有的自甘墮落,一部分孩子感到成長的痛苦,一部分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隻有少數孩子能夠快樂地健康地成長。

作者對社會百態觀察入微,對兒童心理學了如指掌,對教育、教師、學校、班級生活有著非常深刻地了解,加之文學功底較深,因而對秦飛、韓大平、汪萍等孩子,秦銘德、李慧勤、王鵬誌、汪愛琴等家長,以及小學的林老師、中學的魏老師、高中的高老師,都刻畫得栩栩如生,乍看,細節似乎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細讀,卻是別具匠心。全篇結構嚴謹,故事步步深入,運筆行雲流水,描述似娓娓而談,剖析似庖丁解牛,鋪展如織女弄梭。深刻自然,感人至深。

書中沒有直接談及我國教育的時弊。但教育的方法、學生的感受,都直接或間接地談及,很值得我們沉思。《波士頓環球報》上有一篇美國學生談中國教育的文章,那篇文章說:“中國學生整天背誦和獨自做無聲的書麵練習,或者齊聲做口頭練習。他們的整個教育都是為了記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試中出現的東西。這可以理解,因為中國公立中學和大學的招生完全看分數。在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裏,進入頂尖學校所要麵對的競爭讓一個發誓要上哈佛的美國學生感到相形見絀。中國學生功課的嚴格程度超過所有美國學生,這種狀況在大城市和富足的郊區以及縣城尤其嚴重。這些學生所承受的壓力超過了絕大多數美國學生的想象。不僅如此,中國學生的功課看起來空洞和過於受約束。中國學校每個班平均約有45名學生(波士頓學校班級的規模限製在28人,至多超出3名至4名學生),這嚴重限製了教師對每一名學生的關注度。中國學校的課程自由發揮空間很小。上課的目的是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向學生灌輸盡可能多的知識,完全是為入學考試做準備。”

外國學生的這些看法,在《放飛》中都有所反映。

全書止於110節,這是作者特意設計的嗎?是要給社會報警嗎?是要告訴家長們,你若是真愛孩子,那就要放飛孩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他們自由地飛翔,快樂地成長嗎?寫到這裏,我忽然想起馮夢龍的“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放飛》不就是一部現代版的《警世通言》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如果你們的愛是無私的,那就請讀一讀《放飛》吧,你們會從中受到啟發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

〔責任編輯劉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