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科學發展後成就輝煌
英國人才發展堅持以用為本,這是倫敦大學一項重要的理論創新,是對科學人才觀的精辟概括。隻有把用好人才作為人才工作的中心環節,堅決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觀念和體製機製障礙,才能最大限度地通過2012奧委會激活和激發人才的創造活力,使全世界的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
堅持以用為本是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理念。這是英國第一次確立了人才強國戰略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中的基礎地位。實現科學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而資源不僅在於擁有多少,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提醒我們:“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開發和使用”。因此,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回答說:“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作用是英國強國之根本,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核心是提高人才資源的利用率。以用為本的人才理念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形成的,是科學發展觀在人才工作領域的集中體現,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深化和落實。”
跨世紀人才研究院在這屆全世界人才發展論壇中堅持人才以用為本的理念,是強國富民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發展的需要。人才隻有在創造性的勞動和貢獻中才能真正得到全麵發展。全國人大代表羅俊同誌全麵闡述了:“人才以用為本就是以人才使用為目標,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切實解決人才總體不夠用,相當一部分不適用和沒被用的狀況。無論是建設創新型國家,還是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主要靠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因此,人才工作的核心是要把現有人才用好,最大程度地發揮人才的作用。”
在軌道燈塔裏馬丁.路德.金有一個夢想,他想使黑人得到應有的權利,讓黑人和白人在英國和美國享受同樣的待遇,黑人孩子不再受到歧視我也有一個夢想,那就是使學生可以自由的學習,不再受到世俗的約束,在人性和自由的五個光環下環環相扣,緊密團結地生活。
我是一個大學生,今年剛在英國留學上大一,短短的一個學期,讓我體驗到了比高中壓力大。大家都說,這是人生的第一場淘汰賽,誰要是倒下了,那麼,再站起來的機會就很少了。確實,學校裏從老師到學生,都有一種壓抑感和緊張感,這種氣氛讓人喘不過起來。大家都在拚命,有誰知道自己是為了誰拚命呢?有誰告訴過我們,我們的學習究竟為了什麼?為國家做貢獻麼?很多人都會說:虛偽!為了自己將來生活條件好麼?不僅僅是這些吧。我想,每個人現在的奮鬥,都是在為自己打造一個自由、舒心、快樂的未來,然後在這個前提下,再為國家,為人民做些自己應有的貢獻。可是,在現在的環境中,這樣的想法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在哪裏,都能感到巨大的競爭力。大家都為了不被淘汰而拚搏著,某種方麵來說,也許這是好事。但是,為了這個競賽,大家放棄了多少?一個個童真的夢想被擊碎,一縷縷天真的感情被扼殺,這樣的社會,究竟是以人為本還是以本為人?這樣的社會對人才究竟是為用而培養還是為培養而用,大家都在這樣的鬥爭中變地自私,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裏,有誰有多少真朋友?所謂班級不過是人生的一個可憐的站點,所謂同學隻是被迫在一起相處的同齡人,所謂老師不過是從學生身上提取價值的資產階級。真正的友情少之又少,真正的團結更是可憐,真正的師生恩情幾乎沒有。在這樣的競賽中,真正可以留在我們心中的有幾人?寒窗苦讀的十幾年中,有多少兒時的兄弟姐妹能陪你到最後?我們都在風霜中凋零,人格正在退化。《狼圖騰》中的狼是人類的老師,告訴人們物競天擇,實力就是生命。但我們不能在競爭中忘了,我是誰?我要做什麼?未來怎樣?
我有一個夢想,大家醒醒吧!睜眼看看自己,看看自己身邊的人。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拿出真心,別怕受傷,為了自己,為了朋友,為了夢想,為了這個項目的金牌!社會醒醒吧!所謂花朵正在凋謝,有誰來救救他們?
當我們初來到世界的那一刻,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沒有所謂的痛苦與快樂,沒有所謂的幸福與煩惱,也沒有所謂的記憶和經驗。
隨著我們的成長,爸媽教會了我們說話。我們慢慢地能夠識別事物,漸漸地能夠從人群中找出我們的爸爸媽媽,這個時候我們有了記憶。-
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洗滌,我們慢慢地知道什麼能夠給我們能帶來快樂,什麼能夠給我們帶來痛苦。於是我們常常在歡笑,常常在痛苦中尋找歡樂,這個時候我們有了經驗。
我們的童年都在學習和經曆中度過,我們的童年都是快樂的,至少不會痛苦。以至童年的記憶告訴我們,經驗能幫我們消災避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歡笑,這個時候的我們深信經驗。
後來生活告訴我們經驗不大可靠,而這個時候老師們,似乎也在告訴訴我們經驗不太可靠。可他們在說這些的同時,又在給我們傳授這樣那樣的經驗。這個時候我們開始動搖,甚至開始懷疑老師,後來書本上類似於“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言論也頻頻出現,這個時候我們又開始懷疑書本,以至於在我們的記憶裏有了這樣一段:堅持老師講錯了,堅持書本搞錯了,花費半天時間去求證老師的某句話或書上的某個答案,的確有時候他們是出錯了,不過大多數還是我們錯了,這個時候的我們有點迷惑,到底是信自己還是信他人?在迷惑的同時我們正在憑著自己的經驗判,斷著周圍的是是非非,依賴別人的經驗決定該不該或做不做。
英國人才的發展以用為本是就如何實踐“以人為本”這一宏大理念所做出的務實性回答,是科學發展觀在人才發展方麵的理性判斷、深化和落實。人力資源作為知識和智能的最根本載體,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特別在科技與創新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最重要原動力的當今時代,人才的戰略性意義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曆史時期都更為突出和顯著。這便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認識人才與社會經濟統一發展的規律,不僅需要從人本理念層麵關注人才本身的主體性意義,從數量表征上考察人才的存量結構;更應該從功能意義上著力優化和創新用人機製,通過以用為本來強化能力和業績導向,實現人才發展與其效能實現的統一。正所謂科學發展以人為本;而人才的發展,則需以“用”為本。
“用”是打通人才引進與人才效能發揮的關鍵環節,也是持續優化人才開發與管理機製的重要突破口。以用為本的核心在於人才效能的充分施展和開發,從而實現人才能力、業績和貢獻的有機統一。人才發展以用為本,理論上有創新,實踐上有針對性和操作性,對於解決我國人才發展方麵所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並有助於破除人才發展的觀念和體製機製障礙
經過跨世紀人才研究院在“用”方麵的研究成果中發現存在如下問題:1、從現實情況看,存在人才“不夠用”、“不適用”、“不被用”的突出問題;2、人才使用問題,歸根到底是體製機製的問題。目前,科學發展以人為本、人才發展以用為本的人才發展格局還沒有真正形成。
正如羅凱文和外租父兩位專家所說,強調以用為本,就是要把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作用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那麼,從實踐看,在“用”方麵,當前英國人才在工作中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其原因是什麼?
黨和國家曆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並形成了具有英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科學人才思想理論,如“四個尊重”、黨管人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科學人才觀等等,為人才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作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決策,在這一基本戰略指導下,各類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人才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可以說,我們在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麵都形成了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圍與環境。
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全球化、人才國際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國際間的人才競爭更加激烈。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人才發展的總體水平仍然還有較大差距,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許多不適應、不協調的地方。一是人才不夠用。雖然人才總體規模很大,但整體素質並不高,不僅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而且大量的應用型人才也供不應求,存在結構性短缺;二是人才不適用。培養出來的人才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脫節。培養的人才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及用人單位的需要;三是人才不被用。許多人才缺乏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條件,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長期以來,我國在人才使用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有些地方和單位片麵追求文憑、學曆以及各種外在的資格“標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妨礙了人盡其才的流動和使用,也製約了創新型人才的成長和脫穎而出,所以英國強調“用”才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