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印度,1609年起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據點,1757年開始向內陸擴張領土,多數印度邦保持內部事務的自治,但是就必須服從東印度公司的絕對權威。1858年英國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統治,印度也逐漸成為英國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稱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國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稱號。1947年印度在分裂為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後獨立;1972年孟加拉國又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
伊拉克,英國在一戰期間占領原屬土耳其的伊拉克,1920年開始對伊拉克進行國際聯盟授權下的委任統治,1922年伊拉克實行自治,1932年獨立。1941年至1945年間英國曾重新占領過伊拉克。
科威特,1899年起科威特埃米爾就與英國簽訂了一係列的保護條約,喪失了部分主權。1961年科威特完全獨立。
馬來亞,今西馬來西亞。1874年至1930年間英國與馬來亞半島上的多個蘇丹簽訂了一係列的保護條約;1896年部分州組成馬來亞聯邦,1942年至1945年間馬來亞全境被日本占領,1948年除新加坡外的馬來亞組成一個新的聯邦,包括了1896年沒有加入聯邦的州,1957年完全獨立。1963年馬來亞、新加坡(後被逼退出)、北婆羅州和沙撈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
馬爾代夫群島,1887年被納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獨立。
巴勒斯坦1918年一戰期間英國占領了原屬土耳其的巴勒斯坦領土,1920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48年英國放棄委任統治,之後發生了幾十年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武裝衝突。
尼泊爾,1814年英國與尼泊爾王國進行了一場戰爭,英軍勝利後從1816年起在尼泊爾宮廷派駐特別代表,對尼泊爾進行間接的殖民統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尼泊爾也隨即獲得獨立。
北婆羅州,今東馬來西亞的沙巴。1881年,文萊蘇丹將該地區割讓給英國北婆羅州公司,1906年起英國政府對其進行直接管理,1942年至1945年間曾被日本占領,1963年更名沙巴並加入馬來西亞。
阿曼,英國自19世紀初開始就控製著阿曼繁榮的貿易,1891年阿曼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71年獨立。
卡塔爾,1916年起英國就與卡塔爾的統治者簽訂了一係列的協定,將卡塔爾置於英國的保護之下,1971年獨立。
沙撈越,1841年文萊蘇丹同意任命一位英國人詹姆斯·布魯克擔任該地區的總督,1861年至1905年間沙撈越的領土不斷擴大;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領該地區,1946年英國政府正式取代布魯克家族對沙撈越進行統治,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
海峽殖民地,即今天的馬六甲、檳城和新加坡。1826年這三個重要的港口城市被聯合組成海峽殖民地,由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管轄,1858年起由印度政府管理,1867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交由英國政府直接管理。二戰中這三個城市都曾被日本占領。1948年馬六甲和檳城加入馬來亞,1957年獨立。新加坡則單獨繼續保留在大英帝國的版圖內,1959年才允許其自治。1963年新加坡選擇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又被逼退出聯邦,宣布獨立。
外約旦,今約旦。1918年英國占領了曾經是土耳其約旦省中一部分的外約旦,1920年起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21年外約旦與巴勒斯坦分離,1923年英國允許約旦王國成立,但直到1946年才讓其完全獨立於英國。
特魯西爾酋長國,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887年起英國就與當地的阿拉伯統治者們簽訂了一係列保護條約,1971年獨立。
威海衛,今山東省威海市。1898年英國向政府租借該港,1930年歸還。
歐洲,塞浦路斯1878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條約,獲得了塞浦路斯的統治權,1914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960年完全獨立。
直布羅陀,1704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這個軍事要塞,1713年英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正式確認其主權歸英國所有。
馬耳他,1800年英國人趕走2年前占領了馬耳他的法國人,並在1814年正式吞並馬耳他。1964年獨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即英國本土,是大英帝國的中心,牽涉到帝國的殖民與行政事務都在此處理,帝國的國家元首英國君主也居住在此。
大洋洲,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的一個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庫克就提出對澳大利亞東部沿海進行開發,1788年第一批英國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爾士成立責任政府。1824年昆士蘭成為英國在莫爾頓灣所建的第一個殖民地,一開始隸屬於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1859年脫離,成立獨立的責任政府。1834年英國議會決定在澳大利亞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國殖民者到達南澳大利亞,1855年南澳大利亞成立責任政府。塔斯馬尼亞則早在1803年就被歐洲人殖民,最早被稱作範迪門蘭,是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下的一個行政區。1825年脫離新南威爾士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56年成立責任政府。1834年,來自塔斯馬尼亞的英國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維多利亞殖民地成立,4年後成立責任政府。西澳大利亞則從1826年開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責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合並組成澳大利亞聯邦,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埃利斯群島,今圖瓦盧。1892年該群島被英國宣布為其保護國,1916年埃利斯群島與吉爾伯特群島組成殖民地,1978年獨立。
吉爾伯特群島,今基裏巴斯。1892年與埃利斯群島一同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16年與埃利斯群島組成殖民地,1979年獨立。
斐濟,1835年起就有傳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濟定居,1874年應斐濟酋長的要求,英國將斐濟置於其保護之下,1970年獨立。
瑙魯原屬德屬新幾內亞,一戰結束後澳大利亞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一直持續到1968年瑙魯獨立。
新西蘭詹姆斯·庫克分別於1769年和1770年對新西蘭北島和南島提出主權要求,1840年英國與當地毛利人簽訂條約,英國開始統治新西蘭,1856年新西蘭成立責任政府,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皮特凱恩群島,1790年,英國軍艦邦蒂號發生軍變,9名水手逃亡該島,並在此定居,1838年英國將其納入帝國版圖。
所羅門群島,1893年起成為英國保護地,二戰期間曾被日本占領,1978年獨立。
湯加,1879年湯加統治者與英國簽訂友好條約,1900年起受英國保護,1970年獨立。
新赫布裏底群島原為英國和法國的共屬殖民地,1980年獨立。
1921年以前喪失的帝國領土,英屬北美13殖民地,即後來的美利堅合眾國:
特拉華
馬裏蘭;新澤西;弗吉尼亞(包括了後來的弗吉尼亞州和西弗吉尼亞州);馬薩諸塞(包括了後來的馬薩諸塞州和緬因州);紐約(包括了後來的紐約州和佛蒙特州);新罕布什爾;羅德島;佐治亞;北卡羅萊納;南卡羅萊納;康涅狄格;賓夕法尼亞。
對於英屬北美13殖民地與密西西比河之間的領土歸屬,各殖民地都存在爭議,這些地區成為現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田納西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伊利諾伊州、印第安那州、密歇根州和部分的威斯康辛州及部分的路易斯安那州。
中世紀在法國的部分領土;赫裏戈蘭島(Heligoland)在1807年被英國占領,1890年割讓給德國;從1714年8月1日喬治一世登基到1837年6月20日威廉四世去世,德國的漢諾威都是英國領土;佛羅裏達州,後割讓給西班牙,之後又加入美國;1843年2月25日英國奪得了夏威夷群島,同年11月28日夏威夷宣布獨立,1898年7月7日美國占領了夏威夷;愛奧尼亞群島於1809年被英國占領,1864年割讓給希臘;1708年英國占領了梅諾卡島,後割讓給西班牙;蚊子海岸(MosquitoCoast)在1655年至1850年間曾是英國的保護地;今天英國仍擁有的海外領地:
皇家屬地
根西島;澤西島;馬恩島
屬地
福克蘭群島;皮特凱恩群島;南喬治亞與南桑維奇群島
海外領地
安圭拉;百慕大
英屬印度洋領地
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直布羅陀;蒙特塞拉特;聖赫勒拿;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特殊屬地
塞浦路斯英屬基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方:協約國;美國;比利時;大英帝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紐芬蘭;新西蘭;南非共和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王國;葡萄牙;。
同盟國: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
跨世紀人才研究院的研究成果顯現英國人給世界的印象就和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八十天環遊地球》中的主人公菲利亞·福格一樣,是個一板一眼、嚴格遵守規則的英國紳士。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英國的教育一定也是循規蹈矩的。其實,現代的英國人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勇敢和堅忍的性格,正如軌跡燈塔的新風景,他們深知勇氣是一個人主動進取的動力。
英國父母常常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探險,深入到大自然中,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就是為了鍛煉孩子的意誌和勇敢精神,為今後的人生做好人格方麵的準備。
英國的家長認為,對孩子的嬌寵於孩子十分有害,所以家庭教育中特別注重對孩子獨立意識的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會放手讓孩子嚐試去做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褲、自己整理房間等為自我服務的事情。
英國的私家車的擁有量是很高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轎車,可以很方便地接送孩子上下學。但是,英國的家長們很少會開車接送孩子,他們都是讓孩子自己背著書包徒步或乘坐校車去學校。
英國人在公共汽車上遇到老人、殘疾人和孕婦都會主動讓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