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下)(1 / 2)

六.青梅誤,竹馬待

幾天後,她聽說孫立師哥回山了,便收拾東西去向孫立告別。進了師哥的小院子,見嫂嫂正忙前忙後地整理東西,她覺得不像是師哥回家倒像是要離家。她揣著疑問走進內堂,孫立在擦拭長槍,見她進來忙說:“師妹快坐,我正要去找你,好巧你就來了。”她更疑惑,便問:“師哥找我有何事?”孫立招呼丫頭上茶,說:“柴大官人,你可知道?”見她點頭,繼續道:“柴大官人出了些麻煩,具體的咱回頭細說。哥哥們要打高唐州城,我記得當年在山上時師父曾給我們講各地風土人情,你一邊聽在一旁畫下了此地的地圖。”

她明白了師哥的意思,便說道:“那張圖早不知扔到何處了,不過我倒可以試試再畫下來。”

“駕,駕。。。”她坐在馬上,心下想:自己怎的就跟了來呢?那日,她依照自己的印象將圖畫了出來,宋江等人看過後都稱妙。但要有她的講解方才更加透徹,吳學究便提議煩請她也走一遭罷了。她本就心腸軟,況且自己並不甘心廷玉的死因自殺,她想調查清楚,便答應了。

“嘿,想什麼呢?小心掉下馬。”聽聲音,她就知道是誰,側頭一看,果然石秀正咧嘴衝自己笑。她並沒理他,一想到七月十五他那句:我會走進去的,就恨不能再見不到他。

石秀見她不理自己,有些鬱悶,也不再說話,策馬穩穩跟在她身旁。

這一戰雖有她的地圖相助,但也不盡曲折。最終還是梁山好漢勝利歸寨,回時一路上所過州縣,秋毫不犯。鞭敲金鐙響,齊唱凱歌回。她第一次見這樣的場景,從前的生活中除過廷玉曾給自己帶些溫暖,其他都是滿滿的寂寞。現在的她很快樂,真實的充盈的快樂。她和大家一起放聲歌唱,並沒注意到有一道憐愛的目光。

梁山上時光匆匆,一段時光裏,打青州、鬧華山。。。

一日她無意中翻出廷玉寫給自己的信,心中百感交集,落下淚來。忽聽敲門聲,忙擦擦淚起身開門。一打開門看見石秀的臉,立刻要關門,轉念一想這會顯得自己心虛,便抽身坐回凳子上。

“我領了哥哥的命令要去北京城。”石秀在她的對麵坐下,繼續說:“我和楊雄大哥同去救盧員外,明早動身,來和你告個別。”

她給他倒了杯茶後隻低頭擺弄著帕子,一言不發。靜默的時間好長,長得使石秀心中發寒,終於他還是忍不住,說道:“我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回山。”她仍是無話,石秀急了,一把奪過她手中的帕子。她一驚,抬手來搶:“快還給我。”“是他給你的?”“不是,快給我”石秀一笑,道:“既不是他送你的,給我有何妨?”說罷將帕子揣進懷裏,起身推門而去。

她坐在那裏,呆呆地盯著石秀沒喝的茶。

七.天無棱,天地合

一日,她去王英處尋扈三娘,三娘招呼她坐下。她見三娘滿麵憂色,剛想問,三娘就開口說:“妹妹,我給你說個事。前段時間,幾個兄弟下山解救盧員外。石兄弟劫了法場。。。。。。哎,妹妹!你慢點喝茶。”原來她聽到石秀劫法場時,一口茶差點吐出來。三娘一邊給她拍背,一邊說:“結果法場倒是劫成了,但沒逃出城,讓兵給押了。”她聽到這時,感覺胸口憋悶,腦中都是他曾對自己說過的話。三娘看她氣順了,又坐下接著說:“哥哥們打算引軍圍城,我明日也要下山去了,免不了一場惡戰啊。”

回房路上,她心中不知是何種滋味,這種感覺是之前所沒有的呀。路過忠義廳時,她腳下一頓,隨即走了進去。

路旁枯葉隨著秋風颯颯飛舞,她騎在馬上,眼睛定定望著北京城方向。這次出兵,她本不在之列(其實當初上山時,她便對宋江等人說過自己隻是借寨子一住躲躲“婚事”,不打算落草),當她在廳中請宋江允許自己同去時,宋江很是欣慰。她的武功與扈三娘平分秋色。宋江早就想招她落草,但又不好開口,這次她主動請纓,自然很是開懷。

她帶茜紅巾,穿緋紅襖。背荷長劍,腰間掛一匕首。孫立師哥打趣她不像以前那個周雲心了。

宋江分調眾將,東西北三麵下寨,隻空南門不圍,每日引軍攻打。她從未領過兵,所以在三娘身側策應。

數日過去,城不得破,她有些急,甚至擔心石秀在獄中過得怎樣。這個念頭一出,她覺得驚訝,自己什麼時候這麼關心他了?廷玉呢?他才是自己心中的人罷。自己與頭領一起下山不過是要還石秀當日柳樹林不殺之情罷了。思索略定,正要回帳篷,忽碰上一人。待她看清,正是吳學究吳用。吳用見她在雪地轉來轉去,心下明白幾分,便走上前,對她說:“周姑娘,吳某有一事不明。”她笑笑:“吳軍師請講。”吳用摸了摸胡須,道:“姑娘本不願落草,這次是為何呀?”她搖搖頭,說:“其實。。。。。。抱歉,這個問題我也。。。。。。”吳用心中已明白七八分,說:“周姑娘,吳某隻一句話,‘放下,珍惜’便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