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把握教子關鍵期(2 / 2)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曾對幾千名兒童做了追蹤研究後發現,若以17歲所測智力為100的話,那麼4歲時已達50%;8歲時可達80%;13歲達到92%。他得出的結論是:1歲~4歲幼兒智力的發展是人一生中的決定時期。

前蘇聯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達維諾夫將兒童的主導活動分為5個階段,即0歲~1歲為直接的情緒性交往活動;1歲~3歲為擺弄實物活動;3歲~7歲遊戲活動;7歲~11歲為基本學習活動;11歲~15歲為社會有益活動。在關鍵年齡進行的主導活動,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國內專家認為,2歲~3歲是學習口語的最佳期;2歲半~3歲是教孩子守規矩的最佳期;3歲~5歲是培養音樂天才的最佳期,此時也是學習數學的最佳期;4歲~5歲是學習書法和繪畫的最佳期,也是學習書麵語言的最佳期;7歲~8歲是學習外語和培養體育天才的最佳期;10歲左右是接受文學作品的最佳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幼稚期(自出生到7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麼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一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陶行知老先生也說過:凡人生所需的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6歲前培養成功。也就是說,6歲以前是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後順勢培養,自然會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倘若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形成不易改,傾向產生不易變,態度確定不易移。

對於學齡期的孩子,也要把握這樣10個關鍵時機。一是新的學習生活開始的時候。新學期開始或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會有一種新的意識、新的追求、新的願望,此時,家長因勢利導,孩子當會旗開得勝。二是孩子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更新更高的具體要求,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孩子感受委屈的時候。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去幫助孩子,安慰孩子,孩子會產生感激之情,從而易於接受父母的教育。四是老師來訪的時候。這時家長最好當著老師的麵把孩子的長處說出來,同時以希望的口吻指出孩子的缺點,切忌向老師“告狀”。五是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的時候。這時家長不應指責訓斥,而應幫助分析原因,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予點撥,幫助其走出困境。六是孩子有了較大過失的時候。這時家長的理解、同情、體諒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時候,循循善誘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七是孩子對某些事物懷有濃厚興趣的時候。家長應積極鼓勵支持,用興趣去推動孩子去尋求知識,激勵孩子深入鑽研。八是有較大集體活動的時候。這是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九是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家長要抓住這一閃光點,對孩子提出適當的目標要求,使其一時熱情變為持久的行動。十是外出做客或有客人來訪的時候。孩子都不願在別人麵前出醜,所以這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麵前“揭短”,而要多在客人麵前“揚長”,即多談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恰當地提出希望。

羅列上述事實和專家的觀點,無非是要說明在孩子的教育與發展上的確存在著關鍵期,這是早期教育中特別重要的實際問題。抓住了關鍵期,就等於抓住了家庭教育的成功鑰匙。錯過了關鍵期,機會不再,其損失是無法挽回和彌補的。

延誤農時,減產一年;延誤教育,貽害終生。因此,為人父母者應牢牢把握關鍵期,對子女進行適時適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