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問題,要求將一塊豆腐切三刀變成三塊。
“一刀兩斷”是人們普遍熟知的常識,一塊豆腐切了三刀至少要出現四塊,怎樣才能切成三塊呢?這顯然不是有明顯線索可供推演的數學問題,慣用左腦思考是很難解決的,必須借助於右腦進行分析解決:先在豆腐中間割成一個圓,然後用刀在圓上到四周任何一邊再各切一刀,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為什麼說問題的解決是借助了右腦呢?科學實驗表明,人的大腦左右兩半球各有分工。左腦主要負責推理、邏輯和語言,是運用語言從事思維的,它進行的是係統的邏輯思維;而右腦則是注重幾何形狀的感覺,負責感情、想象力和空間距離,具有直接對視覺信號進行判斷的功能。相比較而言,右腦是運用“心像”感覺來從事思維,對複雜的視覺形態的體認與處理更為優異。
具體說來,右腦善於進行擴散性思考,也就是水平思考。這種思考既沒有固定的方法、路線,也沒有任何範圍和條件的限製。它的思維指向是試圖解決要害問題。
右腦善於進行“心像”思考。這是一種在腦海中描繪圖像的思考方法,即所謂的“圖像化思考”。有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不會書寫時,認識了不少字。一次她指出爸爸寫的“鳥”字錯了。父親大惑不解,經仔細分辨才發現是將“鳥”字的第一筆“撇”寫長了。這說明小女孩的右腦特別發達,是整體將“鳥”字印刻在大腦中了。另外還有人在閱讀時可以“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主要靠把文章當成一個畫麵,用右腦的“心像”來閱讀,就好像觀賞風景圖片一樣,纖毫細節盡收眼底。2010年在中央電視台“春晚”上表演記憶百家姓的王仙妮,采用的就是“心像”思考和“整體印刻”的方法。
右腦善於進行戰略性思考,也就是所謂的“概觀能力”。一個精於用右腦思考下棋的人,他的棋藝才能登峰造極。因為不管哪類棋,必須是“走一步,看多步”,並且把不可能發生的情況剔除,才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據調查,美國一所建築學院29%的教授是左撇子,即右腦發達者。而且準備應考的博士、碩士學位的優秀學生中,左撇子占23%。不僅如此,世界上最佳網球手的前四名中有三名是左撇子,而乒乓球隊、擊劍隊、羽毛球隊中的左撇子選手也相當多。我們生活中的左撇子不乏聰穎智慧、才思敏捷的人,特別是在一些需要想象力和空間距離感的職業中,左撇子往往都是其中最優秀的人才。
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一統天下”和家長熱衷於知識的灌輸,填鴨式的死記硬背,題海戰術式的機械訓練,將本該雙管齊下的左右腦開發演化成為單一的“左腦型教育”,使右腦這個具有儲存500萬年人類智慧功能的寶貴資源閑置起來,未得到應有的利用與開發。專家分析,這也正是我們的中學生屢屢在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而我國的科學家卻與諾貝爾獎無緣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須改變過去的“左腦型教育”為“全腦型教育”,認真及早地對右腦資源進行有效地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