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做受孩子歡迎的現代母親(2 / 2)

六是愛嘮叨 天津市婦聯兒童部從千餘名兒童心理問題問卷調查中得出結論:九成以上孩子認為母親“太嘮叨”。事無巨細,從早到晚,嘮叨不停。調查發現,“長期聽母親嘮叨後,一些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有的出現夜不歸宿甚至離家出走的現象。更嚴重的是,有的孩子因為媽媽嘮叨而想自殺、自殘或產生殺人傾向。”長此以往,不但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助益,反而會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試想一下,孩子在上學前還受到一陣急風暴雨式的“語言轟炸”,到學校後怎麼可能以陽光般的心境投入到學習中呢?

七是無品位 有的母親在處理工作和家庭、鄰裏關係時,自私自利,個人主義特別突出。對公婆少孝敬,對丈夫無尊重,對子侄缺關愛,對鄰裏不謙讓。在她的處事理念中,每一件事沒賺到便宜就是吃虧了。在與人交流中,開口是髒話,張口便罵人,人際關係十分緊張。這當然不會獲得孩子的喜愛與尊重。

八是疏管教 一是有的家長對孩子放任不管,使孩子在無人教育管理狀態下“自然”、“自由”成長,或者是交由長輩代養,因而使孩子對家長,特別是母親失去感情。二是對孩子的缺點和錯誤視而不見,甚至包庇縱容。這對於正在發展中的孩子來說是極其有害的。

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對孩子進行的做人的教育。母親品德越高,事業越成功,處事越完美,知識越寬泛,她的教育資格就越牢靠,教育影響力就越大,孩子的成長就會越順利,發展就會越健康。因為母親的教育是全方位、立體式的教育;母親所做的不是“經”師而是“人”師。因此,作為母親要注意做到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傳”;多一些讀書聲,少一些麻將聲;多一些精神上的關愛,少一些物質上的滿足;多一些激勵、欣賞,少一些打罵、斥責;多一些與老師的溝通,少一些與牌友的鏖戰;多一些與孩子的相處,少一些社會上的應酬;多一些讓孩子做家務的時間,少一些包辦代替;多一些對大自然的親近,少一些對電腦、電視的迷戀;多一些家庭文化氛圍的營造,少一些奢華環境的建設;多一些“心靈美”的滲透,少一些“外表美”的誘導。

西漢劉向認為,理想的母親應該是“惟若賢明,廉正以方。動作有節,言成文章。鹹曉事理,知世紀綱。循法興居,終日無殃。妃後賢焉,名號必揚。”在當今社會中,要達到“賢聖有智,教子有方”,關鍵在於母親要不斷地進行學習,不斷提高本身素質,通過自己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影響感化孩子。將人類的美德和智慧、母親的優雅和天性發揮到極致,讓孩子隨同自己一起去克服人生曆程的種種磨難,經曆社會層層風雨的摔打,迎接現實生活的次次挑戰。隻有這樣,母親的威信才會不斷樹立並鞏固起來,才能在子女教育中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整個家庭教育的狀況將會發生重大改觀,子女也會順理成章地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