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要學會賞識孩子(1 / 2)

南京市有位父親叫周弘,他的女兒周婷婷患有先天性耳聾,直到上幼兒園還不會說話,甚至連笑都不會。他痛苦過,失望過,悲傷過,彷徨過。但周弘毫不氣餒,他要使自己的孩子和健全人一樣成長。在持之以恒的探索中,他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女兒遠遠超過了一般健全孩子的發展水平:8歲時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千位數字;10歲時發表了6萬字的幻想小說;16歲上了大學,成為全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2000年在遼寧師範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加勞德特大學攻讀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她還被評為第二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全國殘疾人自強模範……周弘自己也由一名工廠的專業技術人員成為著名的教育專家,被南京的一所聾校聘為副校長。他的著作《賞識你的孩子》暢銷全國,還牽頭成立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賞識教育研究室。

周弘取得成功的秘訣就是賞識孩子。他認為,家長要注意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態中覺醒和成長。反之如果一味抱怨孩子,隻注意孩子的弱點和缺陷,則會使孩子在“我是壞孩子”、“我不行”的意識中沉淪或失敗。

從下麵的事例中我們可以了解一些賞識教育的含義:周婷婷七歲時剛接觸數學應用題,10道題僅做對了一道。周弘沒有批評責怪,做錯的題也不打叉,做對的題卻打了個大大的鉤,並深情地對女兒說,“簡直不可思議,這麼小的年齡,做這麼難的題,第一次居然做對了一道!爸爸像你這個年齡,這麼難的題連碰都不敢碰。”——孩子做題失誤了,不但沒有受到懲罰,而是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激勵,孩子學習能不信心百倍、熱情高漲嗎?就是在這種賞識和激勵下,周婷婷用三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數學課程……

周婷婷學寫作文時也是這樣,孩子寫完後,周弘專門挑好的句子用紅筆畫出來,並在吃飯的時候,讓她當著全家人的麵朗讀自己的作文。全家人邊聽邊為她鼓掌歡呼。結果是周婷婷越寫越愛寫,越寫越會寫……

而在上海市健康基金會開設的“與孩子共同成長——父母培訓課”上,麵對培訓老師“如果你的孩子做三道數學題錯了一道,你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會是什麼”的問題時,有80%以上的家長會脫口而出:“你做錯了!”隻有不到10%的家長回答“你答對了兩道,你真棒!”該基金會兒童心理工作室主任吳亦君認為,這樣的答案其實反映了平時家長評價和教育孩子的思維模式。大多數家長習慣於以負向思維模式評價孩子,缺少對孩子的賞識,這非常容易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氣,甚至嚴重的可能造成孩子自卑的人格。

目前,我國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相當嚴重,據衛生部門公布的調查統計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7%,有焦慮不安、恐怖和抑鬱情緒等問題的占學生總數的16%左右。而90%以上的兒童、青少年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知識和經驗都十分缺乏,在子女成長和發展中缺少足夠的賞識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