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和自然資源的無節製開發和浪費帶來的生存危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的人自身功能退化的危機,物質利益至上以及激烈競爭帶來的精神危機,都會在孩子心中引起震顫和壓力。在對青少年教育中,“分數第一”、“成績至上”還沒有得到改變,依然被奉為信條和原則。因此,孩子們的情感、心靈和個性被忽視,精神世界被漠視的現象依然存在。他們雖然生活在人群密集的學校,出入於親情彌漫的家庭,但是卻缺少相應的情感交流與互動,更談不上有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可以看到,一些孩子知識的增長是以情感的麻木、行為的孤僻和責任感的喪失為代價的。最終導致他們對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懷疑,對未來生活的迷茫和人生理想的破滅。王某的自殺就是一個明證。
教育孩子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首先要提升孩子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認識。要讓他們懂得,生命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社會的,因此要為大家和社會負責。對個人生命的賤視和輕率處理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要讓他們正確地看待生命現象,既要認識到生命的偉大和崇高,又要認識到生命的渺小與脆弱;既了解人類的生命價值,又了解自然界中花草魚蟲等其他生命的意義,以逐步形成對生命的敬畏和熱愛,進而能夠從容地麵對人生中的各種困難、挫折與不測,形成對生活的自信和堅忍不拔的勇氣,從而保持科學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其次,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和人格,保證他們有相對的人格自尊和自由。要知道孩子的全部任務在於“成長”和“發展”,而不是“考試”和“分數”。特別是不能把他們作為家長“圓夢”的“替身”,炫耀的“武器”,當做達到某種理想與目的的“工具”和“階梯”。如果家長僅把孩子看成是學習的機器,無休止地、隨意地剝奪他們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感受不到生命之自由、美好、快樂和幸福,那麼,他們討厭生活、輕視生命的危機就潛伏下來了,也可以說,為他們的生命發展埋下了隱患。
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懂得生命的意義,知道生活中總會有溝溝坎坎、波波折折、磕磕碰碰,夢想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知道人生就是在挫折——奮起——再挫折——再奮起的曆程中度過的。
一個人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瀟灑走一回”,沒有一點戰勝困難的意誌和本領是不行的。隻要敢於麵對現實,笑對人生,接受那些不可接受的,放棄那些不願放棄的,容忍那些不能容忍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會放射出異樣的光彩,而人生的價值就蘊藏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