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磨難 人生成長的必修課(1 / 2)

加裏·裏士滿在他的著作《動物園觀察》中描繪了一隻新生的長頸鹿如何開始它的第一課學習。

長頸鹿胎兒從母親的子宮掉出來,落在大約三米以下的地麵上,通常是後背著地。這時,長頸鹿母親會低下頭,看清小長頸鹿的位置,並將自己確定在小長頸鹿的正上方。她等待了大約一分鍾,然後做出最不合常理的事——她抬起長長的腿,踢向她的孩子,讓它翻了一個跟頭後,四肢攤開。

如果小長頸鹿不能站起身,這個粗暴的動作就被長頸鹿媽媽不斷地重複。為了站起來,小長頸鹿拚命努力。實在疲倦了,小長頸鹿有時也會停止努力,母親就會再次踢向它,迫使它繼續努力。最後,小長頸鹿終於第一次用它顫動的雙腿站起身來。

這時,長頸鹿母親做出了更不合常理的舉動——她再次把小長頸鹿踢倒。為什麼?她想讓它記住自己是怎麼站起來的。在荒野中,小長頸鹿必須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站起來,以免遭受獅子、土狼的侵襲和傷害。如果長頸鹿母親不教會她的孩子盡快站起來並融入鹿群,那麼它就會成為野獸的獵物和美餐。由此可見,長頸鹿母親的“最不合常理”的舉動卻是最富遠見、最負責任的行為,是最崇高最深層的母愛,她讓孩子在磨難中獲得了“站立”的能力和生存的機會。

類似事例在動物界比比皆是:獵豹咬崽,狐狸趕子,燕雀逐雛……當動物母親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已該獨立生活時,便毫不留情地一次次地將賴在身邊的小家夥堅決趕走。表麵上看來,這種作法似乎有些殘酷無情,可是仔細想想,動物的這種特性正是基於它們對子女更深遠更真摯的愛。

孩子的成長何嚐不是如此。人生總是從順境中獲得教益少,從逆境中獲得教益多;從平坦中獲得教益淺,從磨難中獲得教益深。若想讓孩子做一個平庸的人,則是磨難少一些為好。若想讓他們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則不妨多經曆些磨難為宜。還是那句古話說得好,“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美國伯克希爾公司的資產僅次於比爾·蓋茨,他的總裁是有著“美國股神”之稱的沃倫·巴菲特。他在讀大學時,每逢學校周末或放假,他都得趕到父親霍華德·巴菲特開設的工廠去上班。他要用打工的工資去償還父母為他支付的學費和夥食開支。在廠裏他要和工人一樣排隊打卡上下班,月底要憑車間給他評定的質量分和完成工作情況結算工資。有一次,他因公車晚點而遲到了兩分鍾,那月的獎金就被扣掉了一半。

沃倫·巴菲特終於熬到了大學畢業,滿懷信心地準備接管父親的公司時,父親非但不讓他接管公司,反而對他更加苛刻,就連生活費也得定期向父親索要。他始終想不明白,父親經常捐錢給福利院,可就是舍不得多給兒子一分錢。就是這樣,最終他還被父親趕出家門。沃倫·巴菲特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父親的親生兒子,要不然怎麼會這樣對待他呢?他想反正自己跟父親已經沒有關係,不如去外麵另謀生路。

沃倫·巴菲特想去銀行貸款做生意,可父親堅決不給他擔保。沒有擔保人他就沒有辦法向銀行貸到一分錢。於是他隻好去給別人打工,因為複雜的人際關係,他被擠出那這家小公司。失業後,他用打工積累的一點資金開了一家小店。小店生意不錯,他又開了家小公司。小公司慢慢地變成了大公司。令人痛心的是,公司因經營不善和其他變故而倒閉了。他想過跳樓,但又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不停地在思索,思索自己的過去,思索父親為什麼對自己這麼冷酷,思索自己在打工和經商中為什麼屢遭失敗……痛定思痛,他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決心咬緊牙關挺起胸膛從頭再來。

就在沃倫·巴菲特重振精神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他的父親出人意料地出現在他的麵前,張開雙臂緊緊地擁抱他,並決定讓他來接管自己的公司。對於父親的決定他非常不理解,他說:“我現在是個一無所有甚至是個失敗的人,你為什麼還要我接管您的公司呢?”父親說:“不,孩子,你雖然跟幾年前一樣,依然沒有錢,但你有了這段可貴的經曆。這段經曆對你來說是一場艱苦的磨難,然而它卻是可貴的。如果我前幾年就將公司交給你,你很難把公司經營管理好,也可能遲早會失去公司,最終變得一無所有。可是現在你有了這段經曆,你會珍惜它,而且會把公司管好,還會讓他不斷發展壯大。孩子,無論幹什麼事情,不經受一番磨難是幹不好的。”果然,沃倫·巴菲特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將父親的公司發展成了一家令全球矚目的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