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由畫入手教構思(1 / 1)

構思是作文的基礎,是一項十分複雜的思維活動。這個過程不像數學計算或電腦運行那樣有嚴格、規範的程序,要靠作者在擁有一定的文化積累和與作文相關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通過思維活動,明確寫作中心,選擇寫作內容,理清先後順序、段落層次,確定最恰當的表現形式。這對於孩子特別是剛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小孩子來說尤為困難,他們往往會感到力不從心,無處下手,直接影響了寫作興趣和作文質量。實踐證明,由畫入手引導孩子掌握構思方法,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

對景物描寫的構思訓練,可以帶孩子對所描寫的對象進行實際觀察,再叫他們畫出來。因為孩子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比較籠統,不夠精確,容易忽略許多主要的本質的東西。加上遺忘的影響,對景物的印象模糊不清。如果僅憑感知和記憶寫作,就必然產生脫漏、含糊甚至錯誤的地方。經過繪畫就能幫助他們對景物進行分析綜合,使感知印象更加明確清晰和完善,減少對觀察內容的遺忘,避免感知錯誤的發生。

在繪畫過程中,孩子們會認真考慮先畫什麼,再畫什麼;哪些是主要的應“濃墨重彩”,哪些是次要的可“輕描淡寫”。一些小孩兒在繪畫時,口中還會念念有詞,可以看出他們的這種自白方式與觀察內容完全一致,是第一、第二信號係統相互作用的結果。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白會逐漸減少,但是他們的內部語言卻在積極發展,對於寫作是大有裨益的。最後再讓孩子按作畫的順序把景物敘述出來,這樣就基本完成了構思任務,一般也能寫得比較具體詳細、生動感人了。另外,孩子的著眼點和注意力不同,繪畫的次序各異,構思的結果也會異彩紛呈,自然克服了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麵的弊端。

對具體實物描寫的構思,可以將實物呈現在孩子麵前,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通過看、聽、觸、嗅、用……正確感知客體的形狀、顏色、大小、結構、功能等,促使他們將三維空間知覺轉化為平麵圖畫形式。整個繪畫過程其實就是構思過程,繪畫順序完全可以作為寫作的順序。這樣,他們有對實物的感知作基礎,有繪畫過程作輔助,構思就會得心應手,寫作就能水到渠成。

對描寫人物、事件的文章構思,亦可采取這樣的措施。例如寫人物肖像,可以先叫孩子勾勒人物特寫,反映人物的外貌、衣著、神態等特征。人物的活動,事件的發展,可以用分鏡頭、連環畫的形式勾畫簡圖,形成教材中“看圖說話”的形式,然後再按順序用一句話概括圖意,文章的構思就基本形成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改變繪畫作品的順序,進行倒敘、插敘的訓練,通過變勢提高孩子的構思能力。

構思過程的繪畫,隻要能理清脈絡,說明問題即可,不必強求孩子畫得形象逼真,造成喧賓奪主、越俎代庖。

作文與繪畫之間具有一定的內在聯係,二者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影響。隻要家長把握得好,促使它們之間產生良好的遷移效果,就可以使子女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表達力得到長足的發展。不僅能夠解決作文中的構思問題,還可以培養鍛煉他們的繪畫能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