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內中、高等教育資源相對緊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麵近年雖有好轉但仍未能徹底改變。每年的初、高中應屆畢業生都是厲兵秣馬、爭分奪秒地備考,大腦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
古人雲:“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備考的關鍵時刻,作為家長要引導孩子采取科學的方法,適當的運動,積極的休息,對孩子大腦給予良好的保健。
屈動手指腳趾 讓孩子利用課餘時間,同時或分別屈動手指腳趾,每次30下;手指互相摩擦或將10指收攏,再逐一伸直,反複多次;十指相對,相互用力擠壓。生理學、心理學認為,手指活動能夠刺激大腦皮質,增強興奮程度,“十指連心”、“手巧心靈”就包含這個意思。
用手梳頭 每晚臨睡前,雙手插入發內,由前向後梳頭。手指要觸及頭皮,梳至頭皮發熱為止。梳頭可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改善頭皮營養,有利於新陳代謝。據文獻記載,大文豪蘇東坡常用此法。也可以用木質梳子梳頭,盡量少用或不用塑料等其他材質的。
搓腳心 兩手搓熱,然後用左手搓右腳心,右手搓左腳心,雙手同時進行,每次81下。也可以與洗腳同步進行。腳心,即湧泉穴,常搓可以舒肝明目,導引腎髒虛火下降,祛除頭痛等病症。
聽輕音樂 輕鬆舒緩的音樂,具有鎮靜安神、消除疲勞的功效。如《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二泉映月》、《銀河會》和京劇曲牌等。不要聽令人激奮的曲子或搖滾之類的歌曲。
散步 穿寬鬆的鞋襪散步,可以明顯改善睡眠、飲食,可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抑製過程,使人精神舒暢,思維活躍,情緒穩定,才思敏捷。因此,有人稱“散步是大腦理想的體操”。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足夠的營養 如果蛋白質、熱量及脂肪供給不足,可導致大腦記憶力和其他功能減退。礦物質及維生素不足,不僅會使人智力下降,還會使人感到頭痛、頭昏。因此,應當經常吃些健腦食品,如核桃仁、魚類、豆製品等,這有利於改善大腦的記憶力,維護孩子的身體健康。
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腦休息的最佳方式,可使大腦皮層得以休整,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保證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可以有效地消除大腦疲勞。初、高中學生最少要保證7小時~8小時的睡眠,考試期間更應如此。
適當的鍛煉 大腦是人體中新陳代謝最旺盛的器官,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五分之一。氧供應不足,腦細胞工作效率下降,會導致思維能力下降。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肺活量,改善腦的氧供應,提高學習效率。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幫他們安排好作息時間,選擇一些力所能及、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使身體得到徹底放鬆。
良好的情緒 大腦是主管思維的器官,任何精神和心理的不健康狀態都會帶來不良影響,破壞大腦皮層興奮與抑製的節律,加快腦細胞的衰老進程,從而引發各種疾病。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確定合適的學習和奮鬥目標,脫離實際、期望值過高會導致心理壓力過大。應當教會孩子自我調整情緒,養成樂觀、豁達、幽默的生活習慣。
在孩子參加考試的時候,家長既要做好生活上的“服務員”,身體上的“保健員”又要當好考場上的“教練員”,對孩子的考試加以指導,使孩子做到:
1.滿懷信心。俗話說“信心架起通天路”。考試前滿懷信心,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是“超水平發揮”和產生“爆發力”的前提。要鼓勵孩子進入考場後,懷有“誰能敵我”、“舍我其誰”的意識,這樣才能在“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才有利於順利完成考試任務。
反之,心情過度緊張,手發抖,心發顫,頭冒汗,又怎能正常發揮水平,取得優異成績呢?正如培根所說:“沒有比害怕本身更可害怕的了。”一旦出現過度緊張情況,可以讓孩子做做深呼吸,或起立伸展一下腰肢,這樣,短暫的拘謹就會消失,緊張的心情就會平複。
2.放下包袱。考前家長切忌再給孩子施加壓力,講些考試與個人前途命運關係的“大道理”。要鼓勵孩子放鬆心情,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要讓孩子重視考試過程,淡化考試結果。
臨考試之前,大腦已經處於保護狀態,這時再讀書學習效果不佳。有的孩子手捧書本進考場,放下書本就答題,反倒更不利於進入狀態。因為這樣使心理承受能力達到極限,頭腦來不及從備戰狀態轉移到戰時狀態,還極可能出現記憶空白。試想一下,哪個優秀運動員是在大賽前幾分鍾還在拚命練習而取得佳績的呢?一般來說,考前10分鍾要盡量放鬆自己,鬆弛情緒,或聽聽輕音樂,或找好友閑聊一會兒,達到興致勃勃的狀態,精神飽滿地進入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