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物理係學生康康,身高1.8米,體格健壯,動作敏捷。不但學習成績優異,而且擅長多種體育運動,得到了學校各類球隊的青睞。可是誰能想到,康康剛出生的時候卻僅有2.6公斤。為此,他的父親——北京師範大學教育係教授康健實施了獨特的“健康第一、體育為主”的家教方針。
從兒子剛會走路到初中畢業的10多年時間裏,康教授每天都帶孩子進行至少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無論氣候有什麼樣的變化,從未間斷。當別的孩子都去參加各種特長班學習的時候,康老師卻帶著孩子到不同的體育場所去參加鍛煉活動,感受運動帶來的活力和愉悅。雖然康康用在學習上的時間比較少,但他的成績卻總是名列前茅。因為經過體育鍛煉之後,他的精力更加旺盛,上課更加專心,作業完成更為迅速。不僅如此,康康抵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強,他從不會因暫時的失敗或過失而垂頭喪氣,萎靡不振。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早就指出:“體育之效,至於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感情,因而強意誌。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識、感情、意誌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適,是謂俱泰。故夫體育非他,養乎吾生、樂乎吾心而已。”他還說,“體者,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所也。”這充分說明了體育與道德、智力、情商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科學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嬰幼兒時期是人生發育最為旺盛的時期,神經係統和身體各部分器官發育迅猛。如在這一時期給予適當的體育鍛煉,使兒童接受外界不同性質的刺激,可以改善和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和適應能力,促進兒童身體更好地發育成長。
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兒童智力發展。日本幼兒體育理論專家勝部篤美指出:嬰兒時期,智力的發達與運動能力的發達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為智力與運動的神經支配是直接連在一起的。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能使人神經係統的興奮和抑製的交替轉換過程得到加強,從而改善大腦皮層神經係統的均衡性和準確性,促進人體感知能力的發展,使思維更加靈活敏捷協調。
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兒童形成良好品質。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孩子就可以在運動中逐漸培養不怕苦累、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的拚搏精神,可以培養孩子好奇心強、樂於探索的性格特征,就會養成樂觀向上、朝氣蓬勃、充滿自信的個性品質。正如加裏寧所說:“若要培養出健康、強壯、靈敏、機智、勇敢,既善於克服困難,又卓有信心正視前麵的人,則體育和運動乃是很重要的因素。”
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孩子獲得更多的友誼。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調查發現,喜歡運動的孩子朋友較多,而對運動沒有興趣,對運動能力沒有信心的孩子比較孤獨。讓孩子多運動,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友誼。因為人對自己的五官、體形、氣質都會有一定的關注,尤其是小孩子,他們對“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的認識比較模糊,在他們眼裏,外在的協調和美更具有吸引力。愛運動的孩子性格更開朗自信,對外界的關注也多,反映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就表現出愛交朋友、善交朋友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