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洪水猛獸”巧製服(1 / 1)

現在少男少女中的“早戀”現象比較突出,心中暗戀者有之,勾肩搭背者有之,暗中約會者有之,互送信物者有之,請吃請喝者有之,交往過密者有之,出雙入對者有之,書來信往者有之,私訂終身者有之,偷食禁果者有之,痛苦不堪者有之……

心理學家將這些現象稱之為“美好的感情,荒唐的行為”,是“小貓小狗的愛情”,是“以有價值的生命做兒戲”。而有些家長則認為是大逆不道,視之為“洪水猛獸”,仿佛天將崩塌地將沉陷一樣。因而態度強硬,百般阻止,恨不得將子女的行為暴露於大庭廣眾之下。而實際效果往往並不理想。要知道,洪水不可硬堵,猛獸不能生擒。正確的做法是講究教育藝術,對症下藥,攻心為上,變堵為疏,巧妙“製服”。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總編輯、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知心姐姐盧勤曾介紹過兩個案例,應該能對家長朋友具有一定的啟示。

她說,有一天,一個正在讀中學的兒子對父親說:“我看上了一個女生,人漂亮、聰明、好學,我想和她結婚。”父親說:“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嗎?”兒子自豪地說:“她也看上我了。”父親又說:“你能被一個女生看中,說明你很了不起,如果你將來打算在咱們縣發展,你就繼續跟她交往;如果你想在市裏發展,你就應該到市裏解決問題;如你想到省裏、北京甚至到世界其他地方發展,你就應該到那些地方去解決這個問題。”兒子聽了說:“那我就等等再說吧。”可見這位家長在處理兒子與異性交往中很理智,很智慧,他用幽默的方式給兒子以重要的人生忠告,達到了教育目的,收到了理想效果。

有一位媽媽聽說上中學的兒子看上一個女生,但是女生不同意交往,所以兒子很苦惱,飯不思茶不飲。媽媽想了想,沒有直接跟兒子麵對麵交談,而是給兒子寫了封信:一個國家強大了,別的國家都會跟你建交;一個人強大了,別的人都會跟你友好;一個男人強大了,好的女孩自然會來找你,用不著苦苦去等一個人。兒子看了以後,不僅放下了包袱,而且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男兒當自強。

另據報載,有位雜誌編輯收到了一位女中學生的來信,說:“我從來不為任何明星的風采所打動,可自從黎明出現後,我就萌發了今生非他不嫁的念頭。”這位很負責任的編輯沒有置之不理,更沒有冷嘲熱諷,而是在回信中詼諧幽默地告訴她:“我當然願意幫你。如果你有耐心的話,你是非黎明不嫁的第8619個姑娘,如果他跟第8618個姑娘離婚後,我馬上通知你,好嗎?”

可以相信,這位女中學生讀過回信後,在會心一笑之後,定會愉快地打消這已經“萌發”的念頭,重新改變自己的認識,調整自己的活法。何以見得?是真摯的關愛,親切的幽默,樸實的話語,疏導了朦朧的情思,是語言藝術在情感教育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位老師在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性知識教育時,仿照馬斯洛的“需要層級學說”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追求層級圖”。自下而上分別寫上“學業”、“職業”、“事業”、“家業”,並告訴學生,一個人的追求也應是有層級的,依次為學業優異——職業確定——事業成功——家業富足。下一個層級為上一個層級之基礎,上一個層級以下一層級為條件。跳過任何一個台階,都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會跌得頭破血流。最後,他還送一副對聯給學生:“學未成,業未就,切勿早戀;男能婚,女能嫁,何須著急?”橫批是“發憤讀書”。學生在哄堂大笑中受到教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領會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盧勤女士曾引述性教育專家陳一筠教授的話語,對父母進行忠告:“我們要跟孩子講,種果樹要有夏季的耕耘、除草,才能有秋季的收獲。如果夏天就摘下果子來吃,味道肯定很澀。社會上有很多陷阱和誘惑,要避免一些事發生,爸爸媽媽得有給孩子打預防針的準備,隨時了解孩子和異性交往是什麼狀態。而且引導要有科學性、藝術性,不要用成人的方法,也不能用一般學科的方法。”這可謂是至理名言、經驗之談。

對於剛剛開始向愛情“瞭望”的孩子,多數家長采用的都是簡單的說教,生硬的訓斥,而很少研究他們的行為心理。歌德說過,“哪個少男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他們心中愛意的初萌,朦朧情思的持有,夢中情人的產生,都是心理生理發展的正常需求和表現,也可以說是一場孩童時期的心理遊戲。不然,怎麼會稱為“小貓小狗的愛情”呢?

對於“遊戲”,用慣常的思維去判斷於事無補,板起麵孔說教無濟於事,橫加阻止會適得其反,粗暴幹涉會事與願違。作為家長一定要講究創意思維,追求教育的藝術效果,防止孩子因“戀”而荒業,因“情”而廢學。為此,家長要放下“架子”,不妨與自己的孩子幽默一下,輕鬆地討論這“嚴肅”的問題。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說出自己的心理感受,這樣巧疏善導,一定會勝於聲嘶力竭的說教和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