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幫孩子選一把椅子(1 / 1)

帕瓦羅蒂是世界歌壇的超級巨星,他在師範學校讀書時遇到了職業選擇的困惑。他既向往將來做一名優秀教師,又迷戀成為未來的歌唱家,哪一個也舍不得放棄。

麵對舉棋不定的兒子,帕瓦羅蒂的父親形象地啟發他說:“如果你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你有可能會從椅子中間掉下去。”帕瓦羅蒂恍然大悟,對自己說,“生活要求你隻能選一把椅子坐上去。”從此他選擇了歌唱,一生矢誌不渝,終於獲得了巨大成功。如果每個孩子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猶豫不決的時候,都有像帕瓦羅蒂那樣的好父親“點化”一下,那麼孩子可算是特別幸運的了,因為他們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中少走一些彎路。

世界乒壇第三位“大滿貫”得主孔令輝也是在關鍵時刻得到父親幫助的。孔令輝7歲時上了小學,他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裏名列前茅,還表現出了廣泛的愛好。不但獲得了全國幼苗杯乒乓球賽第四名,其繪畫、書法也令人叫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作為父親的孔祥智認識到,必須幫他選擇一個適當的發展方向,否則是很難出成績的。經全家的熱烈討論,終於確定了打球的目標。孔祥智說,當時讓孩子割舍繪畫和書法的愛好,“現在想來是殘酷的,但必須如此。”

世上的“椅子”並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如何選擇。孩子受思維、閱曆等方麵的製約,往往難以挑選,這就要靠父母做出科學的判斷,做出恰當的指導。

家長應該讓孩子懂得,成功的人生都是對“椅子”有正確選擇。屈原選擇了文,孫子選擇了武;梅蘭芳選擇了戲劇,張大千選擇了丹青;蔡誌忠選擇了漫畫,查良鏞選擇了武俠;王進喜選擇了找油,孔繁森選擇了援藏;陳景潤選擇了哥德巴赫猜想,楊利偉選擇了遨遊太空……隻要方向對頭,鍥而不舍,每個人都會有所作為的。在職業的選擇上切忌朝秦暮楚,三心二意。要知道,再靈巧的獵犬也難以同時去追朝兩個方向奔跑的兔子,再強壯的男士也難以用一隻手同時從兩口井裏提水。

父母幫助孩子選擇“椅子”,一定要考慮是否符合孩子的誌趣。這誌趣來自對事業的孜孜以求和對職業的無限憧憬和喜愛,是憑借個人的理性思考和對客觀條件的冷靜分析而產生和確定的。李小江教授的兒子讀高中的時候,就萌生了做電影人的念頭。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便從高中退學,去一所民辦大學讀商貿英語。16歲時獨自去了白俄羅斯留學,最終成了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的製片人,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父親清楚地知道,“自從他退學,壓力其實更大,卻很少向我們訴苦——他說,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如果家長不顧孩子的意願強硬地將孩子按在一把他並不喜歡的椅子上,其結果必然事與願違。

要充分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老話。雖然近年來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炸響,但事實上“應試競爭”和“擇業競爭”愈演愈烈。在孩子身上家長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老師們傾注了社會的希望,孩子們失去了卻是自己的愛好和願望、自信、自立的能力、自由的意誌和自我想象的空間。“白領”家族要求子女也必須成為“白領”,否則就有辱門楣,臉上無光;“藍領”家庭更是希望子女魚躍龍門,轉變為“白領”、“金領”,否則就以為像天要塌下來一樣沒了希望。在此思想意識指導下,家長要求學生一味苦讀,一旦考試或求職失敗,孩子便大難臨頭。個別孩子忍受不了學習和就業的雙重壓力,甚至走上自殘自戕的道路。

家長應充分認識到,隻要孩子盡了力,即使未達到預期的學習和就業目標家長也不應強其所難。“望子成龍”可以理解,但切不可脫離孩子的實際,好高騖遠。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鼓勵他們在自己的天地裏施展才華,增長才幹;勉勵他們愛崗敬業,自立自強,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來。隻要家長為孩子出主意,當參謀,幫孩子選一把適當的椅子,人人都能承擔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扮演成功者的角色,並在廣闊的社會大舞台上演出威武雄壯的人生活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