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服飾細事切莫等閑看(1 / 2)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載:“服之不衷,身之災也”。意思是說,人的服飾裝扮不恰當,不適合,就會引來災禍。在中國古代,甭說穿用了“天子”的服裝,就是使用了“皇天老子”的禦用顏色,也會有殺頭之罪的。可見那時的服裝不但是蔽體禦寒而已,穿著不當,還足以招來禍端。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人的衣服也由早期的蔽體,後來的溫暖,逐步向追求舒適、美觀發展,因而形成了服飾文化。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英國諺語說,整潔的服裝是一份可靠的介紹信;丹麥諺語說,服裝齊整,勝過言語奇巧。可見穿著打扮等細事,尤其是對孩子來說更是不可等閑視之。

廣州服裝設計師協會童裝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基海博士談道,著裝是一種綜合藝術,色彩、線條、結構等對兒童和行為、心理有很大的影響。著裝也可以說是成人對兒童早期審美教育的一種物化行為,這種教育和引導從兒童的視覺渴望那一刻開始,伴隨孩子一生。

3歲~5歲的孩子,對色彩的認識逐漸成熟,這是培養兒童對色彩感受、形狀認知變化、衣物貼身感受的時期。當兒童具有一定行為能力時,服裝的裝飾和款式逐漸讓他們在穿衣行為中獲得知識積累,從而完成著裝教育。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由於父母職業、年齡、性情、審美的不同以及家庭文化、經濟狀態等不同,兒童會形成不同的心態和理念。

在浙江溫州一位個體醫生家庭,近年間相繼走出5位美國博士、一位碩士和一位大學畢業生。

大兒子蔡天文,1995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決策論博士學位;後來成為美國普渡、賓州大學教授。

二兒子蔡天武,15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後赴美國曼徹斯特大學成為李政道教授主辦的CASPER博士研究生,1994年獲美國激光物理博士學位。畢業後受聘為公司研究員,現為總經理。

三兒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社會科學培訓中心經貿外語專業畢業。現在上海主持天師實業有限公司。

四兒子蔡天潤,成都華西醫科大學醫學係畢業,是上海鬆江中心醫院外科醫師,現已被美國一名牌大學錄取為博士生。

五兒子蔡天君,15歲時參加高考進入合肥工業大學,後成為中國科技大學碩士。

小女兒蔡天西,11歲時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預備班。18歲時,隻身遠赴世界十佳高校之一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應用數學博士學位,次年轉入名列世界十佳高校之首的哈佛大學修博士學位,曾獲哈佛優秀博士獎。現為華盛頓大學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兼教授,她帶的博士研究生有的比她還年長。

就是這些頗有成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小不講究穿著打扮。大孩子的衣服穿短了、穿舊了讓弟妹們穿;孩子們成年累月穿回力鞋、田徑鞋,上學不管路途多遠都是走著去。可以肯定地說,正是這種樸實的近乎簡陋的服飾培養了他們堅忍不拔的性格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促進了兄妹們的成才。

而現在有些女性,把燙頭發、塗口紅、染指甲當成自己的日常必修課。也常常為天真無邪的孩子燙頭發、塗口紅、染指甲……不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影響,還會幹擾、阻礙他們身體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