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生時,已經帶上了上帝送給他最好的禮物——純真。
孩子們討我們喜歡,在於他們沒想討我們喜歡,沒像公眾人物那樣隻展示好的一麵。孩子全身都是好的一麵,他們根本無視別人的存在,不討好,不卑微,不謀算,眼睛看著遠方,看雲彩、小鳥和昆蟲;大哭大笑,無事不可對人言。這一種樣子的基礎或稱服務器,叫“純真”。
成年人如達到這一番境地,除非當上了皇帝。而貴為皇帝大哭大笑,看小鳥和昆蟲,也不像話。非但不純真,反而恐怖。
純真好,既抒獨家情懷,又有別人在邊上叫好,故而叫做上帝的禮物。
人不滿足,有了純真,還要學“有用”的東西。一個人長大一些,包括尚未長大,已在父母愚蠢的教唆下修習禮數與世故。純真慢慢遠離這個人。
純真是這樣一種東西:它高傲而自由,不屑同心計攪到一起,尤其憎恨虛偽。
有人擺脫純真之後,覺得自己升華了,沉迷謀略,學會據說是人生萬萬不可缺少的“情商”,開始了賊眉鼠眼的一生。
純真離開一個人的時候,帶不走他的容貌、學識和財富,卻帶走了“可愛”。
有人說:先賺錢後健身,先打工後蓋房。這樣的規劃都行得通。唯有先欺詐,先虛偽,先矯情,先老練,先狹隘,先裝豪爽、裝清純、裝憨厚而後純真,卻是萬無可能。如果裝純真呢——剛才提到上帝,一個人裝博學、裝聰明,上帝都不幹預,卻不允許人裝純真——裝出來的純真每一次都變為切實的愚蠢,像60歲人穿開襠褲、撒尿和泥一樣。
人世間,有一些寶貴的東西走了還能再回來,比如健康,比如黑發,比如狗,隻有純真不可逆轉,一去不複返,如孔夫子當年眼望河川——逝者如斯夫。
是不是說,成年人身上不可能保留純真,也不需要純真呢?不,上帝的禮物永遠是好東西,好東西永遠不過時,不分老幼。
齊白石70歲之後如入童年,到了90歲純真滿盈,注入畫裏。畢加索、愛因斯坦、黃賓虹直到老年都保持著、精心愛護著上帝的這份禮物——純真,這份禮物帶給他們智慧、創造力和財富。牛頓、德蘭修女、畫家夏加爾均如此。政治家胡耀邦、陳毅亦有純真的氣質。我見過的人如席慕蓉,也是這樣。
純真在童年飛逸,然而還可以留在極少一部分人的心中。它和善良結伴,和愛大自然的心結伴,和美結伴。人們盤點的時候,不管盤點一生、半生、10年或3年,如果發現自己還留有一點點純真,實在值得慶幸。純而又真,是被神所愛著的人。
恐懼純真的人實為恐懼幼稚。純真幼稚嗎?人生的失敗,哪一樣是由於純真造成的?沒有。失敗大多由謀算過分或不及造成,與純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