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他們遭遇了一條長達百米的山體滑坡帶。一塊巨石在必經之路的山崖上搖搖欲墜,向導提醒賀子勝多作等待,不能貿然經過。賀子勝依言命令隊伍停留了20餘分鍾。然而,在等待的過程,一想到災區正在等待救援的群眾,就覺得實在無法原地不動地等待下去。他留意觀察著麵前的形勢,站起身,示意戰士留在原地不住,深深吸口氣,獨自一步步向前方走去,朝那塊巨石所在的位置前行。
忽然,劇烈的餘震驟然而至,天地仿佛傾斜,山體抖瑟,石塊、樹木傾瀉而來,那塊巨石從山頂“咚咚”飛落下來。
官兵們驚慌失措。
“指揮長!”大家高喊。
“賀副支隊長——”餘立颯的喊聲明顯帶有哭音。
震動緩緩平息,衛安率先搜索到賀子勝的身影。
他佇立在道路中央,無數塊碎石正從他的身邊紛紛滑落。
賀子勝鎮定地轉過身,朝大家一笑,高聲喊道:“餘震剛剛發生,現在是最安全的時候,趕快依次通過。”
向導走到賀子勝跟前時,不由發出感歎:“有你這樣不要命的消防員,咱們災區的群眾有救了!”
15日清晨,他們終於抵達目的地小鎮。
可是,展現在他們麵前的,是一幕畢生不願回想的人間煉獄。
醫療隊的女幹部首先捂嘴轉過臉嗚咽起來,接著,幾名年輕的戰士直抹眼淚。賀子勝的雙手劇烈地發抖,鐵青著臉下達命令:“一秒鍾就是一條生命,立即展開救人戰鬥!”接下來,安排楊勇與當地政府的救援指揮部取得聯係,了解具體災情,接受任務。
官兵們用生命探測儀就近展開生命跡象搜尋。很快,在兩棟相向傾斜的家屬樓中發現生命跡象,立即實施救人。
衛安匍匐爬進地僅30厘米高的狹縫中,用攜帶的切割機割斷一塊連接水泥的鋼筋,再用手將瓦礫、雜物一點點清除;餘立颯則趴在地麵用手電筒為他照明。忽然,他們聽到一聲低微的呻吟,欣喜地喊道:“有人,有人活著!”
賀子勝說:“趕緊刨,救人!”率先衝上廢墟。
沒有起吊機,大家用手搬,用鋼管撬,用繩子拉,清除那些鋼筋、水泥製板、瓦礫和泥土。手套很快磨破了,十個指頭血肉模糊,卻沒有人退縮。
2個小時後,他們發現一名被大塊水泥製板壓住雙腿的中年婦女。
“算了,鋸掉我的腳吧,隻要能保住命就行。”中年婦女在救援人群中看見身穿白大褂的高歆,低聲請求道。
高歆上前安慰道:“沒事兒,大姐,再堅持一會兒,我們一定可以把你完整地救出來!”高歆扶住中年婦女的頭,慢慢給她喂水。
賀子勝與衛安緊張地商討施救方案,最終決定采取起重氣墊施救。衛安組織戰士將起重氣墊支撐在水泥製板下,並把一根繩子栓在中年婦女腰部。充氣泵開始工作,空間得以慢慢擴張。隨後,衛安將繩子遞給餘立颯,同時抓住中年婦女的雙手,兩人同聲喊“一二三”,合力將她成功拖了出來。
中年婦女被救出後,高歆與醫療隊女幹部接應上去,迅速對她的外傷進行處理。
正在處理中,楊勇帶來了鎮政府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連哭帶喊地說:“你們來了,快救救孩子們吧!”
工作人員將官兵們帶到鎮小學。
這是怎樣一幅慘景啊!鎮小學兩棟教學樓完全垮塌,400餘名師生被廢墟掩埋。發生地震後,家長、鄰近居民和政府工作人員組織施救,一些被淺層埋壓的師生得到及時解救,然而還有師生被深深地掩埋在廢墟之下。賀子勝帶隊趕到時,一些家長正跪在廢墟上,用嘶啞泣血的嗓音呼喚孩子的名字,有的家長絕望地用手刨挖鋼筋和石板;有的守在已經遇難的孩子遺體旁撕心裂肺地痛哭。看到有消防兵到來,他們不約而同地撲將上來,一名家長甚至跪在賀子勝身前。
賀子勝心如刀絞,他清楚地知道,現在已然接近地震救援的72小時黃金時間。生命,多少的生命正在生死線上掙紮,在等待希望。
他站上高處,肅然而沉重地說:“同誌們,在消防兵的辭典裏,絕沒有‘放棄’二字。我知道大家都很累,可是,孩子們就在這片廢墟下,我們必須爭分奪秒,與死神競爭。我相信,這世上有奇跡,我們能夠創造奇跡!”
切割機、液壓剪、生命探測儀,全部運用上了。
幾分鍾後,他們找到第一個孩子。遺憾的是,孩子已經停止呼吸,孩子的父親嚎啕大哭,衝上來抱走那小小的身軀,又轉過身,朝消防戰士鞠了一躬。在場所有官兵心酸不已,餘立颯側過頭,一把抹去淚水。賀子勝轉身,澀聲對衛安說:“快,我們分成5個小組輪番搜索!”
“有人,有人!”餘立颯聽到一塊水泥板下傳來微弱的呼救聲。
這是一塊門板大小的水泥板,必須將其挪開才能營救下麵的幸存者。
小心翼翼地搬開樓板,一道1米左右的夾縫出現在麵前。
官兵們激動極了!餘立颯第一個俯身進入夾縫,與多名官兵合力救出4名學生。原來,恰好有一張鐵製坐椅擋住落下的樓板,形成夾縫,為這4名學生贏得了寶貴的生存空間。
餘立颯剛抱出第4名學生,瞬忽間大雨傾盆,餘震再次來襲,大地抖動,廢墟上的磚塊、混凝土不斷滑落、掉墜。
“不能讓孩子再受二次傷害!”賀子勝與衛安、鄭少青、楊勇等人不約而同衝上去,用身體搭成一座“拱橋”護住這名孩子,將他安全轉移出來。
雨越下越大,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黃金72小時已經過去,但沒有人放棄,救援仍在繼續。
官兵們又救出2名小學生,然而,更多的是遺憾。
衛安挖掘到一名年輕女教師遺體。這是一名年約三十歲、麵目端莊的女性,她護犢般用雙臂合抱著兩個孩子,三人都已經沒有了呼吸。高歆含淚為她擦淨麵上的汙塵,賀子勝上前向她默默致以軍禮。
沒有人肯去休息。
有名戰士正在挖掘,忽然間一頭栽倒在地。大家連忙把他抬在一旁強製休息,不一會兒,他蘇醒過來,立即要往救援現場衝,幾名在場群眾怎樣也攔不住。戰士失聲大哭:“我就是北川人,媽媽已經沒了,我要救更多的人!”賀子勝這才知道,這名戰士的母親已經在地震中遇難,父親音訊全無。作為兒子,他多想飛到家鄉北川縣去看一看啊。
賀子勝一直蹲守組織救援。次日下午,體力耗盡的他終於被鄭少青和高歆強行拉去休息。他席地一躺,瞬即睡著,可不到30分鍾,就一蹦而起,衝向現場。
恰在此時,孫明傑攜帶裝備和部分後勤保障物資趕到。他與幾名後勤保障人員徒步負重前行,同樣疲憊不堪,一張瘦臉熬得像在鍋裏滾過的烙餅。然而,又接到命令,他得立即折返,接應C省消防總隊和全國各地運來的救援物資。
在這片災難的土地上,無數人為生命的奇跡而奔波,然而,廢墟下的生命跡象越來越少。
一名青年婦女找到消防官兵,哭倒在官兵們麵前,“求求你們,救救我丈夫,他被壓在樓房下麵,他還活著!”
賀子勝立即帶餘立颯趕到現場,利用生命探測儀在廢墟上仔細搜索。
“就在這,就在這一片,大概深度有3米!”餘立颯通過儀器基本確定位置,激動地高喊道。
賀子勝說:“快挖!”
幾天的救援,令他們的雙手早已傷痕累累,搬出的石塊上沾染滿他們的血跡。
“再快點,再快點!”賀子勝邊刨邊喊。
夜幕降臨時,他們總算用手刨出一條通道。餘立颯興奮地啞著聲音喊:“我看見了,看見他的頭發!”
賀子勝一陣興奮,招呼大家再加一把勁。可是,沒過一會兒,卻聽見衛安低沉的聲音傳來,“生命探測儀……已經探測不到生命跡象了。”
餘立颯不肯相信,“不會的,我能救他!他一定還活著!生命探測儀出了毛病!”不由分說繼續用十指往下刨。
半個小時後,他們終於刨到遇難者沾滿灰塵的臉。
餘立颯仰天長嘯,幾天來聚集的悲憤狂瀉而出:“我能救出你的,你應該再等一下,為什麼不等?為什麼!我肯定能救出你!”
賀子勝難過地仰望烏雲密布的天空。在巨大的自然災害麵前,生命多麼脆弱,而作為消防員,能挽救的和能做的事情又是多麼有限!
真想多救一個人啊!
新的問題出現了。小鎮房屋坍塌嚴重,絕大多數災民沒能搶出糧食,一些在地震中幸免於難的災民,又麵臨饑餓的威脅。
賀子勝安排鄭少青清點官兵隨身攜帶的物資,報上來的結果讓他揩了把冷汗,每名官兵平均隻有半壺水和少量餅幹類的幹糧。
怎麼辦?衛安和鄭少青同時將緊皺的雙眉轉向賀子勝。
賀子勝眺望四麵青山,思索半刻,說:“我在山區工作過,有山的地方通常有水,咱們上山,沿著岩石裂縫找,一定可以找到泉眼!”他將這個任務交托給了楊勇。
接下來,賀子勝讓鄭少青留下必需的幹糧,將能餘出的幹糧分發給那些老人和小孩。然後,安排餘立颯帶領兩支小隊,幫助災民清理倒塌的房屋,搶救被埋的糧食,並與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一道組織災民互助、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