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義而婦陵,則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攝,非訓導之所移也。笞怒廢於家,則豎子之過立見;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治家之寬猛,亦猶國焉。孔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又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
【譯文】有關風化教育的問題,是由上麵推行到下麵,由先實施的人影響後來的人。因此,如果做父親的不慈愛,子女就不會孝順;做兄長的不友好,弟妹就不會恭敬;丈夫不講情義,妻子就不會溫順。假如父親慈愛有加而子女忤逆不孝;兄長友愛備至而弟妹桀驁不恭,丈夫情義深厚而妻子盛氣淩人,那這些就是天生的凶惡之徒,隻能用刑罰去威懾他們,不是靠教育感化所能改變的。在家庭內,如果廢止斥責、體罰等手段,那孩子們的過失馬上就會出現;就正如一個國家,如果刑罰不適當,那老百姓就無所適從。治理一個家庭的寬嚴標準,也好像治理一個國家一樣。孔子說:"一個人如果奢侈就顯得驕傲,過於令人儉樸就顯得寒傖,與其驕傲,寧可寒傖。"孔子又說:"假如才能的美妙真比得上周公,但隻要他驕傲自大而且吝嗇,那其餘的方麵也就不值得一看了。"節儉,是簡約地按禮法辦事。吝嗇,則指即使對於窮苦急難的人也不救濟。現在舍得施舍的人就奢侈無度,節儉的人就變得吝嗇小氣;假如能施舍於他人而自己又不奢侈,能做到勤儉節約而又不吝嗇, 那就可以了。
【原文】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圓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殖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今北土風俗,率能躬儉節用,以贍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譯文】人民生存的根本,應當是種植莊稼以收獲食物,種植桑麻以紡織衣服。蔬菜瓜果的積儲,來自於果園菜圃的生產,雞肉、豬肉等美食,來自於雞窩豬圈的畜養。直至到房屋器械、柴草脂燭等,無不都來源於種植的產物。至於那些善於掌管家業的人,不用出門,生活所需的物品就足夠用了,隻是家中沒有鹽井罷了。現在北方的風俗,大都能勤儉節約,以保障衣食所需;而江南一帶風尚奢侈,多數比不上北方人會持家。
【原文】梁孝元世,有中書舍人,治家失度,而過嚴刻,妻妾遂共貨刺客,伺醉而殺之。
【譯文】梁朝孝元帝時,有一個中書舍人,治家有失法度,而過於嚴厲苛刻,他的妻妾就共同買通刺客,趁他喝醉時就把他殺了。
【原文】世間名士,但務寬仁;至於飲食餉饋,僮仆減損,施惠然諾,妻子節量,狎侮賓客,侵耗鄉黨:此亦為家之巨蠹矣。
【譯文】世間有些知名人士,隻知一味寬大仁厚,以至於日常飲食和用來饋贈親友的東西,僮仆都從中減質減量,答應接濟他人的錢物,妻妾子女也要減省克扣,以至輕視、侮弄賓客,魚肉鄉裏百姓,這也是家庭的大害呀。
【原文】齊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嚐嗔怒,經霖雨絕糧,遣婢糴米,因爾逃竄,三四許日,方複擒之。房徐曰:"舉家無食,汝何處來?"竟無捶撻。嚐寄人宅,奴婢徹屋為薪略盡,聞之顰蹙,卒無一言。
【譯文】齊朝的吏部侍郎房文烈,從未對人發過怒,一次因家中久雨斷糧,他派一個婢女外出買米,那個婢女借此機會逃走了,過了三四天的樣子,方才捉住她。房文烈緩緩對她說:"全家人都沒吃的了,你從哪回來的?"竟然沒有要責打她的意思。房文烈曾將自己的住宅托付給別人,奴婢們把房屋裏的東西當柴燒,都幾乎燒完了,他知道後也僅僅是皺了眉頭,始終沒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