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適應時勢 更新觀念(2)(1 / 3)

王紀寬同誌在他的《新思維與新戰略》一書中,提出了“8>29”的命題。它是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八年,由於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其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1978年以前的29年。“8>29”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黨的路線、方針正確,黨提出到本世紀末工農業總產值比80年代初要翻兩番的目標非常鼓舞人心。

第二,正確處理各要素間及各要素與係統的關係。一方麵,要素是組成係統的基礎,係統依賴於要素;另一方麵,係統又是要素存在的根本條件,要素隻有在係統整體中,方能體現它所具有的要素意義,否則,它就不再成其為要素了。“譬如一隻手,如果從身體上割下來,按照名稱雖仍然可叫做手,但按照實質來說,已不是手了。”係統與要素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使係統產生一種“整體效應”,即由諸要素組成的係統整體,呈現出各個組成要素所沒有的新特性,新功能。恩格斯在他的《反杜林論》一書中曾引用了拿破侖的下述一段話:“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3個法國兵;100個法國兵與100個馬木留克兵勢均力敵;300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300個馬木留克兵;而1000個法國兵總能打敗1500個馬木留克兵。”可見,由於法國軍隊指揮有方、組織嚴密,軍隊的“整體效應”發揮得好,而使1000個士兵戰鬥力超過了敵方1500個士兵的戰鬥力。一個現代企業,規模龐大、因素眾多、結構複雜、信息量大、聯係廣泛、動態多變、功能綜合,企業領導者,必須根據企業的整體目標,一方麵,努力提高企業各要素的基質;另一方麵,安排好、協調好各種要素之間及要素與係統之間的關係,在市場上的“商戰”中,發揮拿破侖“1000勝1500”的“係統放大”效應,以便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建立最佳的係統結構。結構是係統內部各種要素在空間位置和時間順序上的排列、組合。僅有要素,還不能組成係統,各要素隻有以某種方式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即形成一定結構,才具有係統的整體性。係統的功能大小,受係統結構的重要影響,甚至取決於係統結構合理程度。據報載,美國曾經解剖、檢查了一架前蘇聯“米格一25”飛機之後,發現飛機上的許多零部件從單個來看並不是最先進的,但在當時,“米格一25”的整體性能卻是世界第一流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內部結構是先進的。

一個領導班子也是一個係統,領導班子的強弱,各領導成員的素質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對他們配備安排、分工是否合理,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麵。必須注意到他們的年齡結構、智能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性格與氣質特點,做到揚長補短,使其產生最大的集體能量,發揮最大的整體效應。否則,配備不好就可能出現1+1<2的內耗效應。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製與政治體製的改革,就是通過調整社會係統中各要素的組合方式即結構,來達到提高和改善社會係統整體功能這個目的的。

第四,按照優化的層次、程序辦事。上麵所述丁渭修複皇宮的例子,他有機地安排各工序的時間順序,而取得“省費以億萬計”的效果。層次、程序優化,係統的運轉就協調、均衡、順利地進行;否則,層次、程序混亂,係統的活動就難以正常開展,就會過多地增加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

在一個管理係統,各個層次都應明確的職責,下級不能越權處理上級職權範圍的問題;上級也不能隨意幹預下一層次的工作。古代有一句“將能而君不禦者勝”的名言。80年代,西方軍事家們又流傳著一句“委托指揮法”的時髦話。說的是在英阿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時,撤切爾夫人在特遣隊出發前召見了司令官伍德沃德將軍。她問:“你需要什麼?”他回答說:“權力,真正指揮特遣艦隊的權力,我不要別人幹涉我,包括您和戰時內閣。”撒切爾夫人說:“我給你權力,給你除了進攻阿根廷本土以外的權力。”當英軍準備在馬島登陸時,突擊隊司令官和伍德沃德將軍又重複了一次那意味深長的同樣的對話。在管理上,各個層次的管理者履行本層次的職責,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前提條件。

第五,係統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係統與環境是相互依賴的,既沒有離開環境孤立存在的係統,也沒有離開係統的純粹的環境。係統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方麵,係統的運動、活動和發展,總會對環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或多或少地引起環境某種程度的改變。另一方麵,環境又製約著係統。環境對係統的存在狀況、發展方向、發展速度和規模等具有促進和阻礙作用。良好的環境促進係統的發展,惡劣的環境阻礙係統的發展。

任何一切係統都是相對獨立的,它們同其它係統之間有著確定的界限;但一切係統又不是封閉的,而都具有開放性,它同其它係統又有著密切的聯係。耗散結構理論認為,一個係統隻有經常地與外界交換著物質、能量、信息,才能不斷地減少自身的“熵值”,而相應地增加“負熵值”,從而增強自身的有序化,增強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一旦係統同外界環境隔斷了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流,就不能維持自身的存在和發展。封閉必然導致無序,這是係統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例如,一個企業作為係統是與外部環境息息相關的。試想,一個企業如果不從其它企業購進機器、設備、原材料,電力部門不供應能源,不從市場搜集商品供求信息,或者生產出的產品沒人買,那麼,這個企業就等於否定了自身。我們黨所強調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實行對外開放的方針,就是自覺地運用係統的獨立性與開放性相統一的原理,處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問題的光輝典範。

係統方法運用於管理,在西方已取得日益顯著的成果。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領導者在組織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科學研究中,在領導各個領域的技術革命和重大工程的建設中。都必須樹立係統觀念。我國人造衛星的上天,組織亞運會的圓滿成功以及美國成功的組織與實施了龐大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都是與成功地運用係統方法分不開的。

三、現代科學管理觀念

我國經曆了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人們過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活,傳統的小生產管理思想在不少領導者的頭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殘存著。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已出現了三百餘年,我們現在進行的是社會主義建設,因此,那種小農經濟管理思想必須徹底革除。

(一)兩種管理思想的對立

兩種管理思想,是指小生產傳統管理思想和現代科學管理思想。小生產傳統管理思想有以下特點:習慣個人說了算,不願聽取下級人員意見,更聽不進反麵意見;在計劃編製中,目光短淺,單純追求個體經濟利益,追求小範圍的經濟收入;在組織方麵,與外界聯係少,甚至閉關自守,追求“樣樣全”、“萬事不求人”;在分配方麵,重視平均主義;在控製方麵,家長式的領導作風,單純的灌輸、命令、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