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生至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父子之間不可溺於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繩之以禮,則長無不肖之悔。教子有五:導其性,廣其誌,養其才,鼓其氣,攻其病,廢一不可。養子弟如養芝蘭,既積學以培植之,又積善以滋潤之。人家子弟惟可使覿德,不可使見利。富者之教子須是重道,貧者之教子須是守節。子弟之賢不肖係諸人,其貧富貴賤係之天。世人不憂其在人者而憂其在天者,豈非誤耶?

——家頤《教子語》

白話

人生最大的樂趣莫如讀書,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教子。父子之間不能總是沉浸在溺愛、仁慈之中。對孩子,從小就要威嚴,用禮義的準則來要求他,父母在其長大以後就不會因為他不賢無能而後悔。教育孩子要從以下五個方麵做起:誘導他的秉性,拓展他的誌向,培養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勇氣,克服他的弊病。這五點,缺一不可。培養子弟就好像養植芝蘭一樣,既要積累學識來培植教育他,又要用善良美好的情感來滋潤它。對於家中子弟,隻能使他隨時看到美好的道德,不能讓他過多看到世俗的功利而受到誘惑。對於富貴人家的子弟,必須要求他重視道義,對於貧窮人家的子弟,教育他應該恪守節操。子弟的賢能與否是由人的教育決定的,貧富和貴賤都是天生的。現在人們不去擔心那些由人決定的事情,卻操心那些天生的事情,這難道不是錯誤的嗎?

家訓史話

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實行麼?”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道:“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

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麵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若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

孔子馬上回答道:“對,應該立刻實行。”

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古訓今鑒

由於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有所差異的,因此教育不能有“定法”,而需找到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方式,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據不同孩子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來實施教育,家長應當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特點的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育,發揮孩子的長處,彌補孩子的不足,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樹立其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孩子全麵發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