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幼當從嚴,及長從寬(1 / 1)

原文

人之有子,多於嬰孺之時,愛忘其醜,恣其所求,恣其所為。無故叫號,不知禁止,而以罪保母。陵轢同輩,不知戒約,而以咎他人。或言其不然,則曰小未可責,日漸月漬,養成其惡,此父母曲愛之過也。及其年齒漸長,愛心漸疏,微有疵失,遂成憎怒。摭其小疵,以為大惡,如遇親故。妝飾巧辭,曆曆陳數,斷然以大不孝之名加之,而其子實無他罪。此父母忘憎之過也。愛憎之私,多先於母氏,其父若不知此理,則徇其母氏之說,牢不可解。為父者須詳察此,子幼必待以嚴,子壯無薄其愛。

劉清之——《戒子通錄》

白話

世人有了兒子,大多在其幼小時百般疼愛,忽視其任何缺點,盡可能滿足其欲求,對其言行聽之任之。孩子無理取鬧,家長不去禁止,反而怪罪保姆。孩子欺侮其他孩子,家長不去製止,反而指責他人的不是。有人指出其孩子的錯誤,做家長的借口孩子太小,不忍心責罰,任其日積月累,逐漸養成不良的品行,這完全是父母溺愛的結果。等到孩子長大成人,父母的愛心便漸漸淡薄,孩子稍微犯了一點過失,父母便大發雷霆,抓住小孩的小錯,當做不可饒恕的大錯,遇到親戚朋友,就添鹽加醋,一樁樁地數個沒完,還把大逆不道的罪名強加在孩子頭上,實際上孩子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過錯。這就是父母輕率發怒的害處。愛憐和憎惡不當,多數是先由母親引起,做父親的沒有弄清事實真相,就聽信做母親的所說,深信不疑。所以做父親的應當注意這一點,在孩子年幼時要嚴格要求,在孩子成年後不要使愛心淡薄。

家訓史話

現代大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少時刻苦學畫,後留學法國,不足三十“而立”,在世界畫壇上享有盛譽。

少時成才的徐悲鴻深深感到:幼兒是人生的突起時期,教孩子認字學畫,不僅能促進孩子的智力,而且還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他特別注意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他的女兒麗麗3歲的時候,徐悲鴻就教她背誦唐詩,4歲時使教她學法文,並形成製度,雷打不動。

一天,徐悲鴻剛踏進家門,女兒便撲到爸爸懷裏,甜甜地說:“爸爸,飯菜都涼了,你怎麼才來?我的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喚。”徐悲鴻親了親女兒那圓圓的臉蛋說:“餓得直叫喚也不能忘記了老規矩!”

“沒忘,法文字母我都會背了。”父女二人走進屋裏,牆上貼著法文字母表,麗麗熟悉地背了一遍。徐悲鴻微笑著對麗麗說:“好,好,不過,今天還得增加一個新節目。”

“增加什麼新節目?”麗麗歎了口氣說:“可是我現在餓了。”

徐悲鴻說:“忍耐點,麗麗,你能把字母默寫下來嗎?”麗麗自信地點了點頭。

這時,徐悲鴻開始了考試。他說一個字母,小麗麗寫一個字母。他念完,女兒麗麗就寫完了,徐悲鴻滿意地給麗麗打了個一百分。

麗麗高興地拍著巴掌歡跳起來。

“麗麗,你別高興得太早了。還得背誦一首唐詩呢!”

“那好,我就背誦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吧!”麗麗站好姿勢,一本正經地說,“背錯的地方,請爸爸徐先生指點。”

麗麗提高嗓門背誦道:“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徐悲鴻等她背完,說了聲:“蠻好,請麗麗吃飯!”父女二人一起端起了飯碗。

古訓今鑒

人小的時候好比一塊泥,要由親友去捏成各種形狀,而第一個塑造者就是家長,他可以決定這塊泥的最初的形狀。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人剛剛出生,性情是和善美好的,可後天的教育同等重要,若任其自己發展,可能會發展成另人失望的歪才,一如小樹那樣,在它還是幼苗時,一定要用直杆或木柱輔其豎直成長,將來才會成為棟梁之才。可是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子女,不能正確引導,至使孩子性情變得偏執。為人父母,一定不能溺愛子女,有道是“慣子如殺子”,對子女的教育,幼時一定要從嚴為佳,培養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等到孩子長大,再適當放寬,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模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