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子當遵之以道(1 / 1)

原文

曾子曰:“君子之於子,愛之而勿麵,使之而勿貌,遵之以道而勿強言;心雖愛之不形於外,常以嚴莊蒞之,不以辭色悅之也。不遵之以道,是棄之也。然強之,或傷恩,故以日月漸摩之也。”

——司馬光《家範》

白話

曾子說:“君子對於他的子女,喜愛他們卻不表露在臉上,支使他們也不露聲色,讓他們按道理做事情,但又不勉強他們。心裏雖然很喜愛他們卻不表露在外邊,對待他們要嚴肅莊重,不能用和言悅色來討他們喜歡。不教育子女按道理做事,就會把他們引上邪路。然而如果一味地強迫他們做,又會損傷父子之間的和氣。因此對待子女隻能靠平時言傳身教去慢慢引導他們。”

家訓史話

祖衝之是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科學家。他推算的圓周率和密率值要比歐洲早一千多年。他編製的《大明曆》首先考慮到歲差問題的計算,他推算出的日月運行周期的數據比當時的其他曆法更為準確。然而,有誰能知道,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小時候卻經常挨打,曾被斥責為“笨蛋”、“蠢牛”呢!

祖衝之的父親祖朔之,是位小官員。他望子成龍心切。祖衝之不到9歲,他就逼著衝之讀《論語》,讀一段,就叫衝之背一段。兩個月過去了,祖衝之隻能背誦十來行,氣得祖朔之把書摔在地上不教了,並且罵道:“孺子不可教!”

過了幾天,他又氣衝衝教訓祖衝之說:“你要是用心讀經,將來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沒出息。現在,我再教你,你不可不努力!”

可是,祖衝之越讀越厭煩,祖朔之也是越教越生氣。最後祖衝之皺著眉頭,憤憤地說:“這經書我不讀了。”氣得父親額頭直冒汗,忍不住伸手打了祖衝之一巴掌,打得他號啕大哭起來。

正在這時,祖朔之的父親祖昌進門來。問明情況,他對祖朔之說:“如果祖家真出了個笨蛋,你狠狠打一頓,他就會變聰明嗎?孩子是打不聰明的,隻會越打越笨。”祖昌還嚴厲地對祖朔之說:“經常打孩子,不僅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還會使孩子變得粗野!”

祖朔之說:“我也是為他好啊!他不讀經書,這樣下去,有什麼出息?”

“經書讀得多就有出息,讀得少就沒有出息?我看不一定吧。有人滿肚子經書,卻什麼事也不會做!”祖昌批評道。

祖朔之為難地說;“他不讀經書怎麼辦?”

祖昌說:“學問不是打出來的。他讀經書笨,可做其他幹事或許靈巧呢!做大人的,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加以誘導。”

祖朔之覺得父親的話有道理,同意不把孩子關在書房裏念書,令其跟祖昌到他負責的建築工地開開眼界,長長知識。祖衝之到工地上和農村的孩子玩了幾天,知識逐漸豐富了許多。他問祖昌:“爺爺,為什麼每月十五的月亮一定會圓呢?”祖昌解釋說:“月亮運行有它自己的規律,所以有缺有圓!”

祖衝之越聽越有趣。從此,經常纏住爺爺問個不停。祖昌對他說:“孩子,看來你對經書不感興趣,對天文卻是用心鑽研的嘛!好啊,我們家裏天文曆書很多,我找幾本你看看,不懂的就問我。”

祖朔之這時也改變了對兒子的看法,每天教他看天文書,有時祖孫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識。這樣,祖衝之對天文曆法的興趣越來越大了。

一天,祖昌帶孫子去拜訪一個鑽研天文很有成績的官員何承天。何承天問祖衝之:“小兄弟,天文這東西研究起來很辛苦,既不能靠它升官,又不能靠它發財,你為什麼要鑽研它?”

祖衝之說:“我不求升官發財,隻想弄清天地的秘密。”

何承天笑道:“小兄弟,有出息。”

從此,十多歲的祖衝之經常找何承天研究天文曆法。後來,他終於成為一名傑出的科學家。

古訓今鑒

由於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都不近乎相同,因此,為人父母,要根據子女的不同性情來施以不同的教育策略。如祖衝之的父親,沒有根據孩子的喜好來進行教育,結果之能以失敗收場。而祖衝之的爺爺則根據孩子的喜好,不打不罵,因勢誘導,“棄文從理”,開發讓祖衝的興趣,進而對其有針對性的栽培教育,終於培養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對孩子的理想,父母如果覺得是合理的,就應給予支持,不是簡單地說句好,也不是馬上提出要求,並要孩子為實現理想去奮鬥。支持是講究方法的,是必須充分考慮孩子的心理準備和接受能力的。像上麵例子中的父母,從主觀上說,他們對孩子的理想都是熱情支持的,但從客觀效果來說,實際上都是扼殺,最終主觀願望和客觀效果完全相反。而產生這樣的結果,也是好多父母自己始料不及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