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為人父母當深明大義(1 / 1)

原文

齊相田稷子受下吏金百鎰,以遺其母。母曰:“夫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矣。”稷子遂慚而出,反其金而自歸於宣王,請就誅。宣王悅其母之義,遂赦稷子之罪,複其位,而以公金賜母。

——司馬光《家範》

白話

齊國丞相田稷子接受了部下送給他的一百鎰金子,回家之後他把這些金子交給母親。母親說:“做為人的臣子而不忠誠,就等於是為人之子而不孝順。你這些不義之財,我不要。你這個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兒子,你走吧!”田稷子十分羞愧地離開家,將那一百鎰金子還給部下,自己到齊宣王那裏請求皇上殺頭治罪。宣王欣賞他母親的深明大義,於是就赦免了他的罪過,讓他仍任原職,而且還從國庫裏拿出一些金子賞賜給他的母親。

家訓史話

戰國時期,楚秦相戰。楚宣王派他的大將軍子發帶兵作戰,不料前線斷了糧草,子發派使者向楚宣王告急。使者拜見完楚宣王,順路趕到子發家中,去探望他的老母。

子發的老母看到使者趕來,甚為高興,親切地問道:“兵士們都很好嗎?”

“很好。”

“軍隊供給怎樣?”

“軍隊裏還有些豆子,大家隻能一粒一粒分著吃。”

“你們將軍身體好嗎?”

使者說:“將軍每頓都能吃上肉食和米飯,身體很好。”子發的母親聽了這話,猶如一隻蒼蠅飛進肚裏,心裏亂糟起來。

不久,子發率兵浴血奮戰,打敗了秦軍。

當他回來拜見老母時,卻見大門關得緊緊的,他母親不準他進去。後經人勸說,母親才將大門開了一條縫。她生氣地對著門外的兒子說:“你聽說越王勾踐伐吳的事了嗎?有人獻給越王一罐酒,越王就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遊,讓士兵們一起飲下遊的水。雖然大家都沒有嚐到酒味,可每個人的戰鬥力卻提高了五倍。過了幾天,又有人獻給越王一口袋幹糧,越王又把它分給士兵們吃。雖然大家都沒有能吃飽,每個人的戰鬥力卻又提高了十倍。現在,你做了將軍,糧食不夠,士兵們隻能分一點豆粒吃,你自己卻早晚都吃肉食米飯,這是什麼道理?你使士兵陷於死地,而自己卻在上麵酒肉享樂。這樣的將軍,雖然打了勝仗,也是偶然的,並不是你的功勞。你這樣做,還算是我的兒子嗎?你不要進我的家門了。”說完,咣的一聲又把門關上了。

子發聽了母親的教誨,很受觸動。他趕緊回話:“孩子知罪,決心改過。”這時,母親才答應讓他回到家中。

古訓今鑒

大凡成才者,一要立誌,二要有德行。因為,沒有德行,再偉大的誌向也難以實現。所以,做父母的,在教育子女時,切不可忘記對子女進行道德教育。

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兒時對這些概念可能理解不深,但一經父母解釋,他們便很快明白,等孩子一旦憎惡這些現象時,則說明孩子真正領會了父母的心境。

如果你的孩子能處處“細行律身”,總為別人著想,這就說明父母的教導有了成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