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顏氏家訓》曰: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共叔之死,母實為之;趙王之戮,父實使之。劉表之傾宗覆族,袁紹之地裂兵亡,可謂靈龜明鑒。
——顏之推《顏氏家訓》
白話
人們愛自己的兒子,很少能做到沒有偏愛。從古代到現在,這種偏愛的毛病非常多,聰明懂事的孩子自然討人喜愛,頑皮愚魯的孩子也應當憐愛。偏愛雖然是喜歡他,盼他好,而事實上卻是害了他。共叔的死,實際上是他母親的過錯;趙王後來被殺,也是他父親偏寵偏愛造成的惡果;劉表和袁紹最終家破人亡,都可以作為偏愛子女的前車之鑒。
家訓史話
曾國藩很重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對自己的孩子的影響,凡要求小孩於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儉樸,兩袖清風。傳說他在吃飯遇到飯裏有穀時,從來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齒把穀剝開,把穀裏的米吃了,再把穀殼吐掉。他要求紀澤、紀鴻也這樣。他日理萬機,但是一有時間,就給小孩子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還常常與他們交換學習、修身養性的心得體會。一視同仁,從不偏愛任何一個子女。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曾國藩既是父親又是朋友;既是經師又是人師。他贏得了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他的孩子們都非常欽佩、崇拜他,把他視為自己的人生偶象和座標。
古訓今鑒
人們愛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對待,從古到今,這種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實聰明俊秀的固然引人喜愛,頑皮愚笨的也應該加以憐憫。那種有偏愛的家長,即使是想對他好,卻反而會給他招禍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