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教子孫勤儉持家(1 / 1)

原文

太子太傅疏廣乞骸骨歸鄉裏,天子賜金二十斤,太子贈以五十斤。廣日令家具設酒食,請族人、故舊、賓客,相與娛樂。數問其家金餘尚有幾何,趣賣以共具。居歲餘,廣子孫竊謂其昆弟、老人、廣所愛信者曰:“子孫冀及君時頗立產業基址,今日飲食費且盡,宜從大人所勸,說君買田宅。”老人即以閑暇時為廣言此計。廣曰:“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今複增益之,以為贏餘,但教子孫怠惰耳。賢而多財則損其誌,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孫,不欲蓋其過而生怨。

——司馬光《家範》

白話

太子太傅疏廣向朝廷請求告老還鄉,皇上賜給他黃金二十斤,太子又賜給他五十斤。疏廣每天命家裏人擺酒設宴,款待本族人、朋友和賓客,與這些人吃酒娛樂。他好幾次向家裏人詢問金子還剩下多少,讓家裏人把金子都賣掉來治辦酒食。這樣過了一年多,子孫們悄悄對疏廣所敬重和信任的、疏廣的兄長說:“子孫們都希望老人在朝廷的時候多掙下些產業田宅,現在家裏將皇帝和太子賞賜的一點金子快要吃喝光了,他能夠聽從您的勸告,您應該勸說老人買一些田地房產,不要把錢都用於吃喝。”疏廣的哥哥找機會把兒孫們的意思告訴給了疏廣。疏廣說:“我難道老糊塗了嗎?我難道不懂得為兒孫們打算嗎?我是覺得家裏本來就有一些田地和房舍,如果他們能夠勤儉持家,足夠他們的吃喝穿戴,而且生活水平也能和一般人站齊。現在再給他們增添一些家產,他們就會以為家裏很有錢,這樣隻能讓那些兒孫們學得懶惰,沒有什麼好處。即便是賢惠的人,財產多了也會使他們覺得有依賴而喪失奮發向上的誌向;如果是愚蠢的人,財產多了更會因為放縱而增添他們的過失。而且,一般來講,有錢的人,容易招致別人的怨恨。我就要死了,應該教育他們懂得這些道理。我不願去增加他們的過失,也不願讓他們成為別人怨恨的對象。”

家訓史話

司馬光係北宋大臣、史學家,他的一生不僅自己生活十分儉樸,更把儉樸作為教子成才的重要內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

他常說:“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糜,極力提倡節儉樸實,並明確指出: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誡兒子:“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具備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他曆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謄於後世。

古訓今鑒

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年輕家長擺闊氣、講排場,揮霍無度,這種無節製的浪費風氣正像傳染病那樣在社會上擴散,已深深影響著下一代。“儉樸”是我們興家繁國的法寶,揮霍無度必將禍害家業,殃及國家。所以,為了家業興旺,國家強盛,我們必須努力培養、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樹立勤勞、儉樸的高尚情操。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明天,我們的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