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酒人酒事(3 / 3)

“酒狂”這一名稱,也始於漢朝。《漢書》77卷記載:漢宣帝時期有個蓋寬饒,河南人,為人剛直清廉,任負責治安的司隸校尉,以法辦事,京師清寧。一次,平恩侯許伯新建的府第落成,丞相、禦史、將軍等達官貴人都前往祝賀。蓋寬饒遲到,許伯說:“蓋君遲到……”話還沒有說完,蓋就說:“不要讓我多飲酒,我是酒狂!”丞相魏侯說:“他醒的時候就狂,何必飲酒。”一會兒酒酣作樂,長信少府檀長卿起舞,扮成猴子與狗鬥,滿座大笑。唯獨蓋寬饒仰頭環視新房,長歎一聲說:“這房子真好啊!然而富貴不能長久,新居落成忽然換了主人的事,我見得多了。唯有謹慎做人才能長久,君侯要引以為戒啊!”說完,他便退席而去,接著就向宣帝彈劾檀長卿在眾人麵前跳獼猴舞,失禮不敬。宣帝要治檀罪,許伯入朝罪才得以幸免。可見這位自稱“酒狂”的人老蓋一點不狂,而那位裝扮獼猴的老檀倒是“狂”得差點被罷官。

到了西晉,“竹林七賢”中有位劉伶,縱酒放達,那才真是個酒狂哩。他經常喝醉以後赤身裸體躺在地上酣睡。有人進屋去勸他穿上衣褲上床睡,他卻說:“天地就是我的床,房間就是我的褲,你怎麼鑽進我的褲子裏來啦!”他又曾坐鹿車出門,隨身帶著一壺酒,命家人拿著鋤頭跟在後邊,說:“我醉死在哪裏,就在哪裏把我埋了。”你說狂不狂?

8.將進酒,杯莫停——酒樓與酒聯

唐代,胡人來我國經商開店,除做珠寶雜貨生意外,經營酒肆也是主要行業。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胡人酒肆主要開設在西市和春明門到曲江一代。酒肆的服務員,即是西域的女子,被稱為“胡姬”。她們是促使胡酒在唐代城市盛行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我國古代青年女子當壚不多的情況下,這些“胡姬酒肆”曾為唐代長安飲食市場開創了新的局麵。

胡姬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但翻開《全唐詩》,可見其中有許多描寫。初唐詩人王績曾以隋代遺老身份待詔門下省,每日得酒一鬥,被稱為“鬥酒學士”,他在《過酒家五首》中最先描寫了唐代城市裏酒肆中的胡姬:“洛陽無大宅,長安乏主人。黃金銷未盡,隻為酒家貧。此日常昏飲,非關養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竹葉連糟翠,葡萄帶曲紅。相逢不令盡,別後為誰空。對酒但知飲,逢人莫強牽。依爐便得睡,橫甕足堪眠。有客須教飲,無錢可別沽。來時常道(上“世”下“貝”),慚愧酒家胡。“這裏飲酒飲葡萄酒,去的又是胡人開的酒店,而且錢少了不好意思進門,很顯然有為侍酒的胡姬準備“小費”的意思。為了胡姬而去酒店飲酒,在唐代城市裏是一種世風,張(礻古)有一首《白鼻(馬咼)》寫得很清楚:“為底胡姬酒,常來馬鼻(馬咼)。摘蓮拋水上,郎意在浮花。”“胡姬酒肆”常設在城門路邊,人們送友遠行,長在此餞行。岑參在《送宇文南金放後歸太原郝主簿》中寫道:“送君係馬青門口,胡姬壚頭勸君酒。”酒肆中除了美酒,還有美味佳肴和音樂歌舞。賀朝《贈酒店胡姬》詩生動描寫了“胡姬酒肆”裏的情景:“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鏘鏘。紅(毛旁,上日下羽)鋪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盤初(魚會)鯉,金鼎正烹羊。上客無勞散,聽歌樂世娘。”所有詩人中似乎是李白最愛與胡姬談笑了,所以他的詩作中描寫胡姬的地方甚多。他指出胡姬常在酒店門口招攬顧客:“何處可為別,長安青綺門。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之一》)胡姬能招攬到顧客,一憑異國情調的美貌,二憑高超的歌舞技巧。李白在《醉後贈王曆陽》中寫道:“書禿千兔毫,詩裁兩牛腰。筆縱起龍虎,舞曲指雲霄。雙歌二胡姬,更奏遠清朝。舉酒挑朔雪,從君不相饒。”他在另一首詩《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二》中又寫道:“琴奏龍門之綠桐,玉壺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可見當時長安以歌舞侍酒為生的胡姬為數不少。

胡姬侍酒,收費一定很高,大概隻有貴族少年才敢不斷光顧胡姬招手的酒肆。李白在《少年行之二》寫道:“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馬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他在另一首《白鼻(馬咼)》中也寫道:“銀鞍白馬(馬咼),綠地障泥錦。細雨春風花落時,按鞭直就胡姬飲。”胡姬來到中原,克服了大量旅途的艱辛。為此,她們在酒肆裏強歡作笑時也在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如李賀《龍夜吟》所述:“卷發胡兒眼睛綠,高樓夜靜吹橫竹。一聲似向天上來,月下美人望鄉哭。直排七點星藏指,暗合清風調宮征。蜀道秋深雲滿林,湘江半夜龍驚起。玉堂美人邊塞情,碧窗浩月愁中聽。寒貼能搗百尺練,粉淚凝珠滴紅線。胡兒莫作隴頭吟,隔窗暗結愁人心。”不過,胡姬在酒肆裏服務態度和收入都是不錯的,這是數百年間酒肆裏能保持胡姬侍酒的主要原因。

胡姬酒肆裏的酒大都是從西域傳入的名酒,象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漿”、“龍膏酒”等。高昌“葡萄酒”在唐太宗平定高昌後傳入我國。《冊府元龜》記載:“收馬乳蒲桃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帝自損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緹益。既頒賜群臣,京師始識其味。”這是在中原仿製西域酒的開始。波斯的“三勒酒”是庵摩勒、毗梨勒、訶梨勒三種酒的合稱。順宗時,宮中還有古傳烏弋山離(伊朗南路)所釀的龍膏酒。

§§第三章 酒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