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社區管理績效的概述(1 / 3)

一、什麼是社區管理績效

(一)什麼是績效

“績效”一詞在英文中譯為performance,最早來源於經濟學方麵的定義,在企業管理中用可計算的利潤來表達。績效也可理解為效率,例如,伯納丁等將績效定義為“在特定的時間內,由特定的工作職能、行為或活動產生的產出記錄”;也可以理解為生產中的產出或是工作行為的結果,例如坎貝爾等人的績效理論則認為,績效並不是活動的結果,它是活動本身,是與組織目標有關的、人們實際做的並且是可以觀察到的行動或行為,不但如此,這些行為還完全由個體自身控製。另外有學者博爾曼等人觀點與以上所述大同小異,他們認為,績效是人們工作時的所作所為,是具有可評價要素的行為,這些行為對組織效率或個人具有積極或者消極的作用。生產產出和效率、行為結果側重表現工作成果的數字,績效則在此基礎上著重考慮員工個人的工作狀態、工作效率、服務質量以及企業與其他社會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在企業與其他社會組織當中引入“績效”一詞是因為:①績效與顧客導向有關,作為“結果”的績效,倘若不能得到顧客的認可,那麼組織的收益就是不可實現的,因此,組織引入績效管理,應該以顧客滿意為導向,並以此作為管理的目標之一;②績效要保證資源的有效使用,應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提高行為收益;③績效涉及組織對公民負責的程度以及組織的責任,例如環境保護、產品質量、資源利用等,它關係到組織的生存和收益,因此承擔必要的責任與組織績效的實現成正相關的關係;④績效評估或考核要注意與人力資源管理有效地結合,通過創造激勵因子來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達到提高企業長期績效的目的。

(二)什麼是公共組織績效

始於20世紀70—80年代,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場以“公共管理運動”為價值取向的政府改革運動。以美國的“創造一個少花錢多辦事的政府”的行政改革和撒切爾夫人的英國行政改革最為著名。在新公共管理中,提倡將管理和行政區分開,公共部門的管理應通過市場化走向以顧客為導向並且體現公平與效率。在這種“以企業家精神”改革公共組織的運動之中,績效評估這個普遍用於企業管理中的理念也被應用到公共組織管理中,並且要求公共組織注重績效,提高組織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重塑公共組織與社會的關係。績效評估在這場以政府改革為先導的公共組織改革運動中,被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工具,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在現代公共管理中,對以政府部門為主體的公共部門實施績效管理,是以樹立管理者形象、提高效率為需要。第一,績效管理是一種“結果導向”的管理手段,需要對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有一個或定性的或量化描述,從而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第二,績效管理要求公共部門對於資源的使用與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必須要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和績效評價,量化的結果則可以使部門的成績一目了然,公眾也自然對其是否盡到了職責“心中有數”;第三,績效管理將獎懲與工作業績緊密聯係起來,這種誘因機製往往有利於激發部門職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1.公共組織績效管理的價值。公共組織管理績效無論在實踐上,還是在理論上都具有其必要性與可行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認識它的價值。

(1)責任意識。公共組織對公眾要有“服務”的意識,服務意識其實也就是對公眾負責的意識。“責任”是一個道德層麵上的概念,在公共組織中往往體現在工作人員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這個抽象的內涵使得人們對於責任的衡量缺乏確定性、穩定性。引入績效管理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困難,通過製定可操作性的指標,規定公共組織將使用資源的情況、使用的結果以及如何使用等對公眾進行說明,充分體現了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管理意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