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社區管理績效的概述(2 / 3)

(2)效率意識。效率不是企業組織的專用名詞,公共組織也應該講求效率。一切工作和觀念都應該與效率掛鉤。舊有的傳統公共行政的管理大都官僚化,人浮於事,導致工作效率低下,這種管理製度已經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目前,引入新興的績效管理,將市場機製引入到公共組織中來,使公共組織按照市場化的要求運作,以效率為目標之一,從而擺脫了不必要的行政事務,大大提高辦事效率。市場機製不僅講究效率,而且還關注公平競爭,要求工作人員在績效評估時必須做到客觀與公平,這樣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公共組織人事製度的改革。

(3)服務意識。自從這個意識引入開始,公共組織便開始關注公眾的滿意度,並將其作為衡量組織績效的一個重要標準。在績效管理中,現代公共行政與傳統公共行政的服務理念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即便傳統的公共行政為維護社會秩序也相當注重社會公眾的需求,現代公共行政更是社會大眾當作“顧客”,把顧客的需要當作公共組織的工作重心,並以顧客的滿意度作為衡量績效的標準。企業組織將顧客視為“上帝”,由此看來,績效管理就是將“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理念和市場機製引入到公共組織中去,有力地促進公共組織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

2.公共組織績效管理的特殊性。如今,在對公共組織的績效管理研究上,多半仍是照搬管理學中的關於績效的概念、結論和模式,創新內容較少,並且沒有重視公共組織績效管理的特殊性,公共組織的績效管理特殊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公共組織管理需要的資金不直接依賴於顧客。在公共組織中,人員編製和日常管理的預算,一般采用漸進方法,參照上一年度水平做適當的調整,很難精算出業務量以及資源投入的變動關係,這與企業組織為了增加利潤、招攬顧客而重視和關注他們向顧客提供的服務和產品不盡相同。在編製計劃時,公共組織對維持現有水平或增加預算的關注與重視程度,遠遠大於組織對其顧客滿意度的關注與重視。

公共組織管理存在非競爭和壟斷的特殊地位,導致評估活動難以建立可比較的參照體係。公共組織生產出來的多數公共產品並沒有價格標簽,缺乏最終的社會效果。有的甚至僅僅是一種感受或影響,以致很難進行具體度量、計算。

公共組織管理沒有利潤指標。在企業管理中,利潤指標在成本-效益分析和績效評估中是很有效的衡量工具。然而公共組織的目標就沒有企業目標那樣相對容易地轉化成為貨幣或是其他可用來衡量的基本單位。

公共組織管理的工作目標是彈性的、多元的,有些目標甚至難以量化,公共組織目標的這種特性,使得將目標作為主要依據的評估係統變得不明確。

績效管理把服務質量、經濟效益和公眾滿意度作為目標,將促使公共組織有效配置資源作為手段,它有助於公共組織走出傳統行政管理,向服務型公共組織的轉變。

(三)社區管理績效

社區是公共部門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社區管理引入“績效”概念,是為了促使社區管理者提高本轄區資源的利用效率,是滿足本小區居民生活需要的一個有效途徑。社區的管理績效可以理解為社區管理的一般範圍。社區管理是通過社區組織、社區治安、社區文化、社區環境、社區物業、社區風尚、社區體育、社區共建等多方麵內容反映出的績效來保證社區發展目標的實現與社區成員需求的滿足。隻有社區治安的良好才能保證居民的安居樂業,以增強社區認同感、歸屬感;社區環境的好壞關係到社區整體形象與居民的生活和健康;文體建設活動的推廣有利於提升小區居民的身體素質和文明素質,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與業餘生活;關係到社區風尚的活動大多需要管理主體的精心管理以及大量投入,社區風尚狀況比較直接的反映了社區管理水平;社區的資源分別屬於社區單位、街道機關、組織、群眾團體以及廣大的社區居民。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提供物質、精神產品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就必須共享這些資源,走共建的道路,社區共建狀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社區的管理水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