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社區管理績效的概述(3 / 3)

社區管理過程就是以共建共享的方式來利用社區內的各種資源,發動社區內居民來參與,通過自我服務、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互動方式,來滿足社區成員各種不同的需求,以實現社區發展的目標。

因此,社區管理的效果和方式、方法對社區發展的影響很大。通過對社區績效的評估,可較客觀地評判社區管理效果的好與壞,發現管理中的不足之處,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提高管理的效率,更加充分地利用好社區的有效資源,更好地滿足社區成員的不同需求。

二、影響社區管理績效的因素

從前麵論述的反映社區管理績效的各方麵來看,影響社區管理績效的因素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社區的硬件設施

社區的硬件設施主要指諸如垃圾處理設施、園林綠化設施、教育設施、文體休閑器材、道路交通設施等。假如社區從建設初期就規劃並配套好各項設施,那麼居民在安全、服務、環境等方麵的需求就可以從硬件上得到滿足,因此,也節約了社區建成使用後,管理機構在硬件上的投入,大大地提高管理效率;而老社區就存在諸多原先未考慮但是確實影響居民生活的硬件設施,例如沒有獨立衛生設備的住房改造,既要投資鋪下水道、建化糞池,而且還要協調居民在公共部位或者住房騰出空間;為整治環境,要對公用廚房進行“三統一”建設,要清理公共部分的堆放物,這不但要涉及經費投入的問題,而且還要協調居民之間的關係。這些困難既加大了管理難度,也影響了社區管理績效。

(二)社區居民的素質

目前社區管理積極倡導“小政府,大社會”,希望早日實現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治理的模式,這就意味著,社區居民不再隻是被管理者,而是社區的管理主體之一,具有“主人翁”地位。因此,居民的素質成為影響社區管理績效的一個新的因素。社區居民如果擁有社區歸屬感和社區意識,那麼他們就會有參與社區事務的主動性、積極性,對管理機構的宣傳與組織給予積極的響應,社區居民和機構管理者的連續互動,能夠使得社區資源得以充分利用,社區發展方案得以貫徹和落實。

(三)社區管理者的素質

社區管理者的素質即指社區管理者的人格魅力、道德品質、理論水平、專業知識等因子的綜合。管理者是整個社區管理的關鍵,他們扮演著協調者、調動者、中間人、主導者的角色。第一,管理者的道德品質非常重要,管理者隻有嚴格地要求自己,勤政愛民,具有奉獻精神,才有可能得到社區居民的擁護與認可,在社區事務的組織、調動上才會更有效率第二,管理者的工作方法和理念以及其專業水平,對管理效果的影響也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