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社區管理績效評估的指標體係(1 / 3)

一、社區管理績效評估指標體係的構建原則、依據與目標

在企業組織管理的實踐過程中,設計一個目標體係並將它具體化,建立一組衡量和檢測企業管理績效的評估指標與統計指標,並定期加以考核,將直接有助於實現管理工作的製度化、效率化與科學化。在社區管理當中,隻有構建評估指標體係,對社區管理的實際結果和產生的影響進行全麵、客觀與綜合的評價,並且作為日後工作的參照係,才可以實現社區工作的有效性、科學化和規範化,並且還能為其他公共組織和上級組織提供社區管理發展及其現狀的各種信息,在社區管理的規劃和決策中發揮谘詢的作用。

(一)社區管理績效評估指標的構建原則

在社區管理中引入績效管理,當然要有績效評估指標的設置。然而指標是度量一個組織績效強弱的工具,指標又直接影響著績效評估的結果。要保證結果客觀、全麵、準確地反映社區管理組織的發展趨勢與管理水平,評估指標的構建應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1.可操作性原則。社區管理中的績效評估不是掛在牆上的口號,它需要能夠在實踐中有效操作。所以在建立指標時,要考慮到指標數據的易采集性、評價過程的簡潔準確以及計算公式的科學合理性,等等。具體說來,其主要包括三方麵內容:①數據資料的可量化性,定量指標具有真實、可靠和易比較的優點,而經驗指標和定性指標則存在模棱兩可的缺陷,應該盡量少用,另外有一種方法,就是可以選取那些測算予以轉化定量指標或者能通過專家間接賦值的定性指標;②數據資源的易得性,數據可以是在現有資料基礎上經過簡單加工整理後獲得,也可以是對評估對象現場訪談或是進行問卷調查來獲得;③指標要少而精,繁複的指標會給評估小組帶來整理和分析的沉重負擔,也會使組織成員對評估指標產生疑惑。

2.可比性原則。評估過程中需要對各個指標進行分析,比較法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析方法。將評估結果進行縱向與橫向的比較,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社區管理組織在不同發展階段績效的發展趨勢和實際水平,或者同其他社區管理組織進行比較。這就要求評估的指標體係中每個指標的統計口徑、含義、地點、時間和使用範圍都要有明確的界定。

3.係統性原則。社區管理組織的績效係統是一個綜合體,其中包括經濟發展、治安穩定、行政管理、生活質量、社區環境、教育文化等,各個績效子係統都必須采取相應的指標才能將其完整地反映出來。因此,評估指標體係在構建上要有足夠的涵蓋麵,才能夠充分反映社區管理績效的係統性。評價體係不是各種指標的簡單堆積,而是可以按照某些原則合理地將評估指標分為準則層、目標層與指標層等若幹個層次。

4.有效性原則。如果設置的社區管理績效評價指標反映的是社區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而不是做了多少實事,那麼這種評價體係就是沒有意義的。在統計學上,有效性指的是外部標準與測量結果的貼近程度。有效性原則要求構建的指標體係必須同所評估對象的結構與內涵相符合,才能夠真正反映出社區實際,體現出社區管理績效的本質與特征。

5.動態性原則。社區組織的績效是一個動態累積的過程,它對社區的影響不易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真實值。所以在評估指標的設置上要“靜”態指標與“動”態指標相結合,前者是測量績效活動結果的現實指標,後者主要是反映社區組織績效活動過程的過程指標。另外,在社區績效係統的運行過程之中,係統內部的各種因素及外部環境總是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導致社區績效的內涵與結構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所以指標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進行適時適度地調整。

6.獨立性原則。要求設置的指標要具有獨立的信息,相互之間不能替換。要盡量選擇反映信息多、能最恰當地反映目標工作的完成程度和特點的指標。

(二)績效評估指標體係的依據

在談到績效評估指標的設置時,有“可操作性”原則,要求社區管理績效的評估指標可量化,以便於評估工作的整理與分析。然而量化標準並不是靠評估者信手拈來的,而是需要有客觀依據的。社區組織設置績效評估指標的量化依據如下所述。

1.以社區所在城市的平均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社區的發展應該以所在城市的平均經濟實力為基礎,超越了這個基礎,不切實際地發展社區事業,最終隻能造成本城市發展的“厚此薄彼”,甚至還會加重整體經濟的負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