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區教育的管理與實施
(一)社區教育管理的含義和特點
社區教育管理是指對社區教育資源(包括物力、財力、人力與信息等)進行合理的組合,使之有效運轉,以實現社區教育目標的活動。社區教育管理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時空廣延性。社區教育並不是某一特定的教育形態,而是教育社會一體化的終身教育形態,這就使社區教育管理具有時空廣延性的特征。社區教育管理應該著眼於“全程、全員、全方位”,促使教育社會一體化的實現。
2.立體開放性。社區教育是一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互溝通與有機結合的教育形態,因而社區教育管理具有立體開放性的特征。社區教育管理就是要促使學校向社區開放,加強家庭、學校同社區之間的教育溝通與銜接,以促成社區教育資源共享,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
3.地緣整合性。社區教育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即所有教育活動都在特定的社區中進行,這就決定了社區教育管理具有地緣整合性的特征。社區教育管理要從三個維度實現社區教育的地緣整合:一是通過管理整合作用,使社區中的各類教育形態互聯互通,構成大教育體係;二是通過管理整合作用,使社區中各個構成單位互補互動而整合成獨特的社區教育結構;三是通過管理整合作用,使社區中各種教育資源互濟共享,產生整體倍增效應。
(二)社區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
社區教育理念是指社區教育管理者的行為準則與價值觀。支撐社區教育管理行為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四類。
1.社區教育管理活動的目標是建立學習型社區。21世紀是學習的時代,建立一個“人人學習、處處學習、時時學習、事事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是社區教育管理活動的目標。
2.社區教育管理的核心是為滿足社區成員接受教育的需求提供服務。社區能否滿足社區成員的教育(學習)需求與社區教育管理的有效程度,社會文明進步與社區所提供的有效服務呈正相關關係。
3.社區教育管理活動以教育政策法規的貫徹與實施為依據。任何管理活動都要有一定的政策法規作為依據。我國目前社區教育管理的法規還不健全,這很容易導致“人治大於法治”,“人在政在,人去政息”的局麵,因此需要製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作為社區教育管理的依據。
4.社區教育管理的重心在於整合社區內一切教育資源。社區教育管理的重心是利用、開發、共享和盤活社區中的教育資源,以產生1+1>2的係統整合倍增效應。
(三)社區教育工作實施
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區,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隻有加快社區教育的規範化、自主化、現代化建設,才能進一步提升社區教育的內涵和品位,促進社區教育可持續發展。
1.指導思想。深化社區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實施科教興區主戰略。創新社區教育體製和管理模式,完善社區教育服務載體,大力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努力構建終身教育體係,為社區居民提供開放、多元、充分的教育機會,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社區教育的需求,普遍提高居民素質。
2.主要任務。社區教育工作主要任務有如下幾個方麵。
(1)積極營造終身學習環境。營造濃鬱的終身學習氛圍。充分利用網站、電台、電視、路牌、廣告、手冊等各種媒體手段,廣泛宣傳終身學習,知識創造財富、知識改變命運等學習理念,引導廣大市民自覺學習、主動學習,提高居民對社區教育的知曉率、認同率和參與率。
總結和發揚創建學習型組織和個人的典型事例。充分挖掘周圍生活中通過學習改變人生,提高競爭力的學習型個人案例,發揚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經驗和做法,樹立典型,定期表彰社區教育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在社區教育網站等載體上加以宣傳報道,引導全區各單位學習借鑒。
(2)開展全覆蓋市民教育培訓。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是社區教育的基本內容,在堅持全員、全程、全方位培訓的同時,要重點關注在職人員、下崗失業人員、老年人群、外來人群、未成年人及其他弱勢人群等教育培訓活動。一是開展對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要充分發揮各類教育資源的作用,通過開展“儲備式”和“定單式”培訓,為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及各類在職職工更新知識,提高創新能力提供培訓服務,加強崗位知識及外語和計算機技能訓練,使之提高崗位適應能力;二是開展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積極爭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的大力支持,開設緊跟科技和產業發展的職業技術培訓,要注重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增強培訓對象的就業能力;三是開展對外來從業人員的適應性教育,積極利用各類教育機構開展社會適應性的公益培訓,圍繞法律、勞動保障、安全、衛生、教育、計劃生育、社交等主題進行,提高其城市生活的適應能力,要重視對外來從業人員中骨幹隊伍的培養和培訓;四是開展對老年人群的文化生活教育,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身心特點的教材和課程,不斷優化學習環境,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老年教育網絡。同時,對青少年在社區的道德實踐主題活動及殘障人群的學習培訓工作也要予以充分重視。
探索適合社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如課堂教學、小組學習、報告會、現場交流、遠程教育、研討沙龍等,開展富於個性化的遠程教學活動。同時,努力開發滿足不同層次居民學習需求的社區教育內容,包括麵向市民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如: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道德教育、法製教育、時事政治等;麵向市民的技能知識教育,如:外語、電腦、金融、理財等學曆或非學曆的教育;麵向市民的閑暇娛樂教育,如音樂、繪畫、保健、戲曲、禮儀等內容。要分層分類開展政府倡導的和市民需求的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訓活動,提高市民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加強社區教育載體規範化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學院的指導作用,利用網站為街道和居民提供社區教育發展動態的信息服務,定期開展全區社區教育骨幹培訓,提供多種教育培訓活動的學習資料,加強對社區學校辦學管理指導。針對工作中難點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同時,結合市民的學習需求,積極借助外力,創造條件,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製作光盤,提供市民隨時隨地的學習平台,進一步提高社區教育網站的利用率、覆蓋率和點擊率。
加強社區學校規範化建設。根據社區建設發展規劃,大力改善社區學校辦學條件,優化管理者隊伍,加強社區學校管理製度建設和精品課程開發,以教材、備課、師資、統計、報名等教學管理環節為抓手,形成研究的重點,以實事項目的形式吸引社會各方參與,並將成果在全區推廣。
擴大社區基層辦學點的數量。配合社區建設和網絡化管理的完善,開展相應的社區教育活動,辦好每一個辦學點,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學習科目,更好地為居民提供便捷的教育服務,提高辦學質量,滿足居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4)努力實現學習資源共享。充分整合和利用社區內現有各類教育資源,形成橫向聯合,縱向溝通的開放格局,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5)夯實創建學習型組織的基礎。以社區教育為載體,做好創建學習型社區的基礎性工作。社區領導要建立健全學習型社區創建的推進和指導機構,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的力量,探索以街道黨政為主導、職能部門負責、社會單位支持、居民積極參與的創建學習型社區長效運行機製。社區領導要根據原有的創建基礎和文化底蘊,不斷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學習品牌,開發新的特色項目。要積極抓好學習型團隊骨幹的培養和培訓,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樹立典型,發揮示範和引導作用,促進市民主動參與社區教育,積極參與學習型社區的創建活動。
3.保障措施。社會教育工作的保障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麵。
(1)實施社區教育督導評估製度。社區領導要結合實際,有計劃地開展社區教育的檢查評估工作,組織相關部門和有關專家學者成立評估檢查小組,製定評估的程序,對社區教育的階段成果進行評估,並對取得突出成效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肯定和表彰。
(2)建立多元穩定的社區教育投入機製。充分發揮政府扶持和社會參與的雙重作用,采取“政府撥一點兒、社會籌一點兒、單位留一點兒、個人出一點兒”的辦法,建立多渠道投入的社區教育經費保障機製。鼓勵知名企業和團體建立社區教育基金,支持開展公益性的社區教育活動。
(3)加強社區教育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德才兼備、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兼職結合的社區教育隊伍。重點抓好以專職社區教育幹部為骨幹的管理者隊伍建設,承擔起社區教育的策劃、組織、協調、指導、研究等任務。抓好為群眾自發學習活動提供服務的社區誌願者隊伍建設,引導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團學習活動。要充分發揮專家及社會各界的積極作用,為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獻計獻策。
(四)如何完善社區教育管理工作
1.加強領導,健全社區教育工作機製。健全聯合工作機製,落實責任分工。建立由多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社區教育委員會,各司其職、互通有無、協同作戰,共同解決社區教育發展中麵臨的問題。
健全保障體製,夯實創建基礎。一是人員保障。構建社區教育管理人員、社區教育專兼職教師和社區教育誌願者三支隊伍,邀請退休教師、老幹部、科研人員以及在職教師,以報告團、講師團、輔導員的形式,定期到社區開展教育培訓活動。二是經費保障。將所需經費列入各級政府經常性財政開支,直接劃撥,專款專用。完善以政府為主導,各部門分擔、社會捐助、受教育者支付的多元籌資方式,保障充足的資金支持。三是製度保障。建立社區教育管理機製和考評激勵機製,推進社區教育科學化、規範化、高效化建設,強化管理和考核,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2.整合資源,拓寬社區教育工作路徑。實現學校教育資源共享。各類學校應主動融入社區教育,與街道、社區簽訂《學校社區和諧共享協議書》,利用節假日有序開放體育、圖書、網絡等相關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利用最大化。實現社區公共資源共享,實現網絡信息資源共享。一是在當地教育網上設置社區教育專欄,向廣大社區居民發布全方位、多層次社區教育信息。二是利用各單位、各街道網站,及時發布社區教育培訓活動信息。三是利用各學校網站,大力實施“家校合育工程”。
3.紮實推進,全麵提升社區教育工作水平。各類職業教育與崗位培訓特色鮮明。一是開展社區幹部職業技能培訓。例如開展黨員幹部理論、電腦操作基本技能達標、審計、新聞宣傳等各項技能培訓,推動社區幹部由“經驗型”向“知識型”、“智能型”轉變。二是開展崗位繼續教育。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財務知識、計算機應用能力、職業道德等崗位技術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三是開展殘疾人、下崗失業人員、新市民就業培訓。四是開展殘疾人康複指導培訓。五是開展老年人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