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社區信息化管理(1 / 3)

本節將談到的社區信息化管理是電子政務的延伸,是信息化管理方法在社區管理與服務領域的應用。

一、社區信息化總體框架

社區信息化的總體框架由兩大支柱和三個層次組成。兩大支柱是政策法規(公共政策、法律、技術標準)和建設資金與人才,三個層次是應用層、要素層、技術層。政府的政策法規和信息化建設資金與人才,是社區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技術層、要素層、應用層涉及技術實現、組織環境、實際應用等方麵。社區信息化是一個由多方參與、牽涉麵很廣的複雜係統,其正常運作需要各方的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實現。

(一)總體框架的兩大支柱

第一大支柱是政策法規。社區信息化建設一般是由政府主導或牽頭,實行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如果沒有政府的政策引導、法律支持和技術標準規範,社區信息化將失去方向。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社區信息化建設政策法規的製定和完善。例如,美國發布了《電子政府法》和《全球和全國商務電子簽名法案》;新加坡製定了“國家IT計劃”和“電子政府行動計劃”等,建立了覆蓋全麵的電子公民中心,日本出台了《新改革戰略》等。我國在《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將社區信息化列為我國信息化發展九大重要工程之一。一些城市還發布了地方性法規或計劃,如《杭州市社區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廣州市電子政務社區應用係統推廣使用實施辦法》、武漢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等。

技術標準是對用戶接口、傳輸協議、信息發布等技術細節的規定。有沒有製定一定的技術標準關係到社區信息化能否順利發展。我國充分認識技術標準的重要性,近年加大了標準製定工作的力度。2010年,7項有關社區信息化電子行業標準在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的網站上發布。其他城市也製定了地方性的社區信息化標準,如《深圳社區服務與綜合管理信息化技術規範》、《重慶市社區管理信息化應用技術規範》等。

第二大支柱是建設資金和人才。社區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無論是政府出資還是引進企業投資,資金問題的解決必將有利於順利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搞好社區信息化建設,關鍵是人才。信息專業人才匱乏一直製約著社區信息化的發展,隻有解決好人才問題,才能加快社區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二)總體框架的三個層次

1.技術層。技術層體現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設備、數據庫、操作係統等信息化基礎設施。

計算機是社區信息化的信息存儲器和處理載體;網絡則是社區信息化的信息傳輸載體,具體體現為互聯網、電信網、有線電視網的三網融合,這也是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方向和基礎。

社區基礎數據種類繁多、數據量巨大,需要高容量的存儲設備進行安全保存,還應使用大容量儲存器定期對涉及社區數據的資料和軟件進行備份。

數據庫的規模、數據量的大小以及使用頻度是社區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標。

操作係統包括進程與處理機管理、作業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5個方麵的管理功能,是一個龐大的管理控製程序。

社區信息化主要通過互聯網實現互聯互通。互聯網的接入技術有很多,一般包括普通電話撥號、ADSL、DDN、局域網共享、有線電視電纜、移動接入和微波、衛星無線接入等方式。此外,還有社區信息化應用軟件,它特指專門為社區信息化管理和服務的軟件係統,如社區管理信息係統、社區服務網站等。

2.要素層。要素層主要包括社區成員、地域空間、社區設施、社區規章製度、社區文化和社區成員的歸屬感等。

社會生活的共同體意味著社區成員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成員之間發生聯係,形成某種特定關係。

我國行政區劃規定了社區的地理空間,如某某社區占地多少畝、人口多少等。

社區設施是社區居民進行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必要物質條件,主要包括居民的住房,網絡布線,電信設備,生產設備和交通、生活、娛樂、醫療設施等。

社區規章製度規定社區組織和居民共同的行為規範。

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生活、娛樂、交往、學習等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是居民長期的、共同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反映。

社區成員的歸屬感是指社區居民把自己歸到某一地域人群集合體的心理狀態,主要包括對社區的投入、喜愛和依戀等情感。

3.應用層。社區信息化的應用,最終體現為政務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務信息化、小區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

社區政務信息化是指在街道辦事處內部建立與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電子辦公網絡係統,同時通過專門的計算機網絡連接和網絡信息技術,與上級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聯通,來實現辦公自動化。其主要服務對象是街道辦事處內部的工作人員。

社區管理信息化是指街道辦事處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相關服務,使得辦事處與社區居民以及自身各個部門之間,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台實現信息共享。其主要服務對象是,街道辦事處中對社區進行管理的部門、社區中的居民、居民委員會和其他社區組織。

社區服務信息化是指將電話、傳真和計算機網絡等多種信息資源有效整合起來,通過“一站式”的信息服務平台,使社區中的居民和各個組織享受信息化帶來的便利和實惠。主要服務對象是社區服務中心、社區中的居民、居民委員會及其他社區組織。

小區信息化是指將建築技術與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自動控製技術結合起來,實現小區安全防衛、物業管理、收費、娛樂消費等信息化管理。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小區內的居民和物業公司等。小區信息化的基礎設施一般包括小區綜合布線係統、小區通信網絡、小區計算機局域網、小區CATV網等。

家庭信息化是指在居民家庭內的集成計算機網絡係統和電信、廣電、智能家電等,將各種與信息有關的住宅設備通過家庭內部網絡係統連接起來,保持這些設備與住宅的協調,從而構成便捷的信息化居住空間,以使居民適應信息社會快節奏、開放性的生活。

二、推進社區信息化的意義

推進社區信息化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麵。

(一)改善和增強政府基層政權管理職能

社區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及創建和諧社會的基礎環節。社區信息化與傳統的社區管理和服務方式比較,在管理和服務理念、手段、方式、運行機製、績效等方麵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首先,信息化可以促進基層政務活動公開化、透明化。基層政權的勤政與廉政建設可以借助互聯網設施,各街道、居委會可以在網上公布其職能、職責、辦事程序、規章製度,還可以將其政務活動在網上公布,以接受公眾的監督。

其次,信息化可以提高基層政權人員的辦公效率,更好地服務於群眾。政府需要的各種社會信息數據來源於社區,由政府負責提供的教育、文化、衛生、治安等公共服務也需要落實到社區。社區信息化使社區工作人員的辦公擺脫了繁重的手工勞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網上政府”是無處不在、沒有邊界的政府,是實現24小時辦公的政府,公眾可以在網絡觸及到的任何地點及任何時間向政府申請服務,如信息谘詢、網上稅費支付、文件的傳輸等,既提高了辦事效率,又方便了群眾,還節省了人力和物力。

再次,信息化有助於加強基層政權與群眾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利用網絡,各街道、居委會與居民之間可以直接進行雙向溝通。政府的信息可以迅速傳達給社會,居民的願望和意見可以直接反饋給政府,擴大了社區公眾參政、議政的範圍。

(二)有利於提高社區居民工作生活質量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及時準確獲得和傳遞各種信息已經成為當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作手段和方式。社區信息化為居民參與社區活動和事務搭建了新的平台,拓寬了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渠道,居民可以更方便、更及時、更直接地與社區管理部門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訴求。例如,2010年8月青島市舉辦的市政府部門年中“網絡在線問政”活動,有來自社會各界近萬名青島網民與市政府部門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在線互動交流,網民提出了大量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社區信息化從社區管理和服務手段上實現了變革,從而使社區各類群體、不同層次的服務需求得以實現,居民的各種利益和訴求得到及時的維護和表達,使社區的各種信息資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

(三)為計算機、互聯網新技術提供市場化的舞台

社區信息化也許不會催生出某項劃時代的技術的產生,但它為眾多的信息技術提供了實踐的舞台,特別是在數據庫管理方麵。社區管理中麵臨著龐大的數據采集、整理、分析、整合、安全防護等問題和任務,這就對數據庫技術提出了具體應用上的眾多要求。在實踐平台和客觀需求的雙重帶動下,有望實現一部分技術的創新。

(四)為企業與社區居民之間搭建了一座溝通橋梁

如何才能更進一步地接觸消費者一直是眾多生產、銷售型企業不斷思考解決的難題,基於“越接近消費者,越接近利益”這一商業法則,許多銷售商恨不得把自己的商店開在消費者家門口。現實中物理的空間畢竟有限,成本也過高,但是通過社區信息化這一橋梁,企業的宣傳、交易等活動可以直接在居民身邊展開,從而真正實現了與消費者的“零距離接觸”。企業隻要逐漸了解社區信息化這一新平台、新渠道,必將會找到更便捷、更高效的商業模式。另外,社區信息化建設,特別是其基礎設施建設對當地網絡設施、電腦硬件、係統軟件等產業也有一定的拉動作用。

(五)全麵提高社區的生產力與競爭力

經濟活動是社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種經濟活動的實質是社區與外界及社區內部各經濟主體之間的能量流、物質流(包括資源、貨物、人口)和信息流的相互交換。其中,信息流決定著物質流與能量流的流動方向和速度,同時還決定著物質與能量的有效配備。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使企業能夠及時、方便、準確地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信息,包括科技信息、原材料供求信息、產品銷售信息、客戶信息等。有了這些信息,企業就能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合理地分配資源,避免生產活動的盲目性和無序性,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互聯網在使社區的商務活動更加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同時,其廣泛的應用還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區企業的生產能力,加快其生產的高效化和自動化。網上商務或電子商務使商家能夠直接與消費者建立聯係,而無須通過批發商、經銷商等中間環節,有效地節省了時間和資源。“網上商店”的出現,使居民不必去傳統的有形市場或店鋪就可以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而且社區居民或企業也可以在網上經營自己的“網上商店”,從事商務活動,這種商務活動突破了社區市場的有限範圍,擴大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在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市場環境裏,社區企業的發展將更加迅速、更加充滿活力。

(六)社區信息化是加快城市信息化的內在需求

社區信息化建設是提升社區管理水平、完善社區功能的有效手段,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重慶市農村人口和貧困人口居多,而且流動人口也比較多,人員素質較上海、廣東等發達地區存在一定的差距,通過社區信息化,實施對流動人口和外來暫住人口的實時有效管理和服務,從而營造了比較穩定、和諧的城市環境。城市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就要加大社區信息化建設力度。社區信息化建設是城市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可以說,沒有社區信息化就沒有城市的信息化。

(七)社區信息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助推器

首先,社區信息化豐富了社區成員的文化生活,文化和信息化在社區服務中的融合,構成了和諧社會的有效組成部分。其次,社區信息化可在社會就業與社會保障等方麵提供更好的服務。社區成員在社區信息平台上可以瀏覽各種用工和招工信息,用人單位也可以隨時發布信息,實現雙向互動。良好的就業和保障服務有利於進一步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再次,社區信息化強調社區居民的民主自治和民主監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區成員的歸屬感,有利於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同時,政府門戶網站拉近了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政府的辦事流程、方法和工作進展狀況;政府官員可以通過上網瀏覽網頁和論壇、網絡聊天等方式傾聽百姓的意見和建議,密切聯係群眾,增強自身的執政能力;政府部門還可以在網上征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引導公眾參與討論政府的具體事務。社區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政府將會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改進管理體製,提高辦公效率,更好地服務於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