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帝舜的傳說(3 / 3)

舜還規定考察百官政績,決定對他們的提升和罷免。通過“整頓”過後,“庶績鹹熙”。舜為天下樹建了輝煌的業績,其中離不開百官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被他殺掉了老子的“禹”,成就最大。他置“父仇”於不顧,盡心盡責地治理水患。漫長的十三年裏,他身為表率,鑿山疏導,終於治服洪水,使天下黎民安居樂業。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這個陰謀奪權的家夥,取得這樣大的成績,委實不簡單。由於舜的兒子商均不肖,德高望重的禹便開始謀權篡位的計劃。禹先是強迫舜答應讓他攝政,就與舜當年對付堯一樣。最後將舜又驅逐到南方,舜死於蒼梧之野,最後葬於湖南九疑山,即現在的“零陵”。

堯舜都是先秦儒墨推崇的古昔聖王。儒家重視孝道,舜也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範。孟子極力推崇舜的孝行,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孟子也會做天真地夢想,他認為舜雖然貴為天子,如果他的父親殺人被捕,舜可能不會利用權力而破壞刑律,將其父親開外赦免,但他一定會到監獄裏去,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然後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他會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自己的天子地位。如此,如此,舜不留名才怪呢!

據說關於舜死後,他的兩個妻子娥皇、女英前去奔葬,最後死於湘江。然而另有其說的是,舜在逼堯“禪讓”篡位後,便殺死二妃於“江、湘之間”。很多人都知道這“江湘之間”,就是指現在的湖南。

現在有學者認為“江湘之間”,就是在今天的宿遷至洋河之間。並說,“江,乃沂泗合流之水”;“湘,本相水”,是從徐州相縣東流至宿遷彙入江水。後人在“相”邊水便為“湘”,猶如“耳”海加水為“洱”海,遺憾地認為相旁加水,便被移到湖南去了。並呼籲說當時湖北還是三苗盤踞,舜及二妃如何至湖南?指責係史家之誤。

作者在此認為,娥皇、女英委實死於湖南。按照娥皇女英奔喪之說,舜猝死蒼梧之野,她們前去迎接夫婿遺骸,理所當然要途徑湖南。舜葬於湖南九疑山,他的兩個妻子沒有必要遠在徐州哭喪吧!傳說湘江邊上的“斑竹”就是娥皇、女英的淚滴所化。而且這種竹子,也僅僅隻是湖南的湘江邊上才有,作者倒沒有聽說過徐州的相水邊有斑竹。斑竹的傳說,乃是對於娥皇、女英曾在湖南活動過的證實。

如果依照舜殺娥皇、女英的說法,舜也不至於在徐州殺死自己的妻子,他可是以處理“家庭和諧”關係聞名天下的,也是因為此才得到堯的“重用”。跑到徐州去殺妻,是不是有點在眾人麵前自暴醜聞的感覺。舜在湖南殺妻能夠說得過去,因為當時他將“放逐”三苗於南方,在湖南殺妻乃是他高明之舉,在這兒他可以栽贓嫁禍於三苗,也可以施展借刀殺人之計。讀者朋友們認為呢?

鏈節:傳說東海中有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那裏。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隻有一條腿,行走如飛,渾身青黑色。據說夔可以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非常嚇人。隻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

黃帝和蚩尤的戰爭時,黃帝久戰不贏,便捕獲夔,用它的皮製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鼓聲響傳方圓五百裏,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夔與天地同生,世上隻有三隻。第一隻為皇帝所殺,第二隻為秦始皇所殺,第三隻據說它變成人的姓氏。

據說夔是我國最早的音樂家,他生活在荒僻邊緣的地方,因為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能,後受到舜的賞識,提拔他為樂官,主理樂舞之事。夔經常教導年輕人樂舞,他敲石磬,讓大家扮成百獸邊歌邊舞。夔編導的樂舞《簫韶》,一直流傳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孔子聽後讚歎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夔的音樂才華,真是非比尋常哪!

魯國國君問孔子“夔一足”怎樣理解?孔子回答說,夔沒有身特別的才能,僅隻精通音樂罷了。舜讓夔當樂官,主持音樂方麵的工作。夔充分積極發揮、創造出非常突出的成績。舜帝高興地說有夔這樣的能人,一個人也“足”以辦成事。後來人們誤傳這位樂官叫夔一足——隻有一條腿。夔的後裔就以他的名字稱夔姓。夔,原指龍形動物,可能是黃帝族“龍圖騰”的分支。

還說夔有可能出自“羋”姓,是春秋楚國公族的後代。楚國國君熊繹的六世孫叫熊摯,他的後代受封於夔城(今秭歸),建立夔國(後又為楚所滅),其後代子孫就以原國名“夔”命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