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北魏孝文帝元宏(1 / 2)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499年)是北魏最有作為的君主,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獻文帝在位時就禪位給他,改年號為延興。他年僅5歲,由馮太後執政。馮太後於太和十四年(409年)病死,他開始親政。北魏統治者從他開始改為漢姓。

馮太後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後,孝文帝元宏的祖母。她接受過儒家文化的熏陶,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封建女政治家。在她周圍,有一批漢族士大天,如李衝、高允等,這使孝文帝從小就受到漢文化深刻的影響。孝文帝即位後,馮太後就主持了一係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頒行俸祿和實行均田製。北魏前期百官沒有俸祿,其收入主要靠擄掠和賞賜。官吏貪汙盔竊,直接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頒行俸祿後,北魏吏治大為改善,階級矛盾有所緩和,加速了北魏社會的封建化。均田製是我國曆史上一項重要的土地製度,它是將無主的土地和荒地重新大量,劃定地界,按規定授給農民,這有利於恢複和發展生產,安定社會秩序。與此同時,北魏政府還實行了賦稅製度的改革,廢除宗主督護製,建立三長製,加強了對民眾的管理。

孝文帝親政後,深知要使北魏富強,就必須進一步實行改革,尤其要拋棄民族偏見,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他決定遷都洛陽,全麵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族與漢族通婚,采用漢族典章,評定土族門第等;他的改革遭到以太子為首的守舊貴族的反對,他們圖謀發動叛亂。孝文帝粉碎了他們的陰謀,處死了太子恂。孝文帝的漢化政策大大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促進了北魏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

孝文帝還改革了官製進行了官製,采用食邑製,加強對官吏的考核等。他對法製也進行了改定,廢除苛酷刑罰,強調實事求是,兩次修訂了律令。他崇儒尚佛,祟孔子,重視禮教,全力推行漢族的儒家教育,佛教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他銳意改革,加速漢化,使北魏最終完成向封建製度的轉化,對我國曆史的發展有一定的進叔作用。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帶兵南征途中不幸病死,在位29年,廟號為高祖,諡號為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範圍極其廣泛,內容也極為豐富。總體概括起來有以下三點:第一,推行均田製。在均田製的同時又頒布了與之相聯係的三長製和租調製。均田製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製。而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另一方麵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第二,整頓吏治。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在這項改革措施中,以“治績”的好壞為標準。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第三,促進民族融合。主要內容有改官製、禁胡服、斷北語、改複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製定官吏俸祿製度,整頓吏治。

北魏官吏舊無俸祿,中央官吏按等級得到戰爭中獲得的財物和勞動人口,地方官隻要上交一定數量的租稅和絹帛等實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結果吏治黑暗,貪汙成風,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後果,直接威脅到北魏政權的穩定。為澄清吏治,鞏固統治,484年,實行俸祿製。詔書說:“故憲章舊典,始班俸祿。戶增調三匹,穀二斛九鬥,以為官司之祿。均預調為二匹之賦,即兼商用。”(《魏書。高祖紀》)俸祿製就是由國家征收統一的租調,籌集祿銀,按級別高低發給官吏,不許官吏自籌。同時將班行俸祿與嚴懲貪贓緊密地聯係起來,規定了在“祿行之後,贓滿一匹者死”的嚴厲懲治措施。孝文帝實行的俸祿製,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整頓吏治、懲辦貪汙,使北魏吏治狀況開始明顯好轉,為北魏政權進行各方麵的改革提供了一個比較有利的政治局麵,成為推動北魏王朝走向興盛的重要因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