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滿族, 全名愛新覺羅。玄燁,廟號清聖祖,“康熙”為其年號,清朝習慣以年號稱呼皇帝。康熙係滿清入關後第一皇帝順治皇帝的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於1722年11月13日,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執政長達61年。康熙穩固了滿清開國時的統治,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封建統治,並大大加強了君主集權,以文字獄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來的地位。
康熙8歲即位,16歲時鏟除了權臣鼇拜,開始親政。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從鄭成功的孫子鄭克爽手中收複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中國東北邊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基地,從此建立會盟製度和避暑山莊外藩朝覲製等,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止滿清初年殘酷的圈地令,實施更名田;整修黃河、淮河、運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決定“永不加賦”,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並最終演變成“攤丁入畝”製度。並大蠲賦稅。最終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麵積的迅速擴大與糧食產量的提高、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種種措施初步恢複了滿清開國大屠殺所造成的社會經濟破壞,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文化上康熙帝重視對漢族知識分子的優遇。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製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同時他對西學也有濃厚的造詣,在天文學、數學(特別是幾何學)、物理學、化學、藥學(曾在宮中推行可治療瘧疾的金雞納(現書籍多記載為金雞納霜,誤,金雞納霜到十九世紀才被提取出來))、醫學(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種痘,以預防天花)等方麵都畢生的學習,但是這一對西學的愛好僅限於其個人,出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治國理念,康熙並未采取推動西學的措施。康熙為了孤立台灣,先後實行海禁,但也首開閉關鎖國之始。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熹理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文件專製達到了頂峰。晚年因選擇繼承人失誤,兩度廢立皇太子,造成長達20餘年的諸皇子為奪儲位的結黨爭鬥,致使吏治懈怠,朝中黨派林立,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於暢春園。 諡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聖祖。葬於今河北遵化清東陵 “景陵”。
生平事跡
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孝康章皇後。史書記載其“天表英俊,嶽立聲洪” 。據說當他六歲時,與皇二子福全一起向父皇問安。順治問他們二人,將來想做什麼。福全的回答是:“願為賢王” 。而玄燁卻回答道“願效法父皇” 。順治深以為異。
順治帝臨終時,指定玄燁為皇位繼承人。因當時的玄燁年僅8歲,順治帝又指派了4名親信大臣輔政,即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玄燁即位後,改元康熙,史稱康熙帝。
康熙8歲喪父,10歲又喪母。母親重病時,康熙“朝夕虔侍,親嚐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病故後,他又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後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幼年的憂患,激勵了康熙奮發學習、自立自強的精神。
康熙是個非常喜愛學習之人。康熙5歲入書房讀書,晝夜苦讀,不論寒暑,甚至廢寢忘食。他曾說自己“自五齡受書,誦讀恒至夜分,樂此不為疲也。” 康熙又喜好書法,“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他讀“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必使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後來他要求皇子讀書,讀滿百遍,還要背誦,這是他早年讀書經驗的傳承。
康熙繼位後,學習更加勤奮,甚至過勞咯血。他讀書不是為消遣,而是為“體會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國、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宮,談《周易》,看《尚書》,讀《左傳》,誦《詩經》,賦詩著文,習以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釋卷。
康熙的身上流淌著三種血統、三種文化和三種品格。康熙的父親是滿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親是漢族人。他深受祖母的教誨,又向蘇麻喇姑(蘇墨爾,孝莊隨嫁貼身侍女)學習蒙古語,向滿洲師傅學習騎射,跟漢族師傅接受儒家教育。因此,康熙文化思想受到滿州、蒙古、漢族儒學和西方等多種文化的影響。
計除鼇拜
康熙即位之時,清朝處於雖然建立,但國家正百廢待興的局麵。而康熙雖然當了皇帝,但因為年幼,國家大事的決斷基本掌握在四位輔政大臣手中。這四位輔政大臣,索尼居首位,總掌啟奏批紅等大權,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蘇克薩哈富有才幹,但與鼇拜不和。其後的遏必隆則為人圓滑,不與人爭鋒。對權力最有野心的是鼇拜。為了在索尼退下之後掌控朝政,鼇拜一方麵拉攏遏必隆,一方麵借圈地事件打擊蘇克薩哈。在處理朝政時,鼇拜十分專橫,根本不將康熙帝放在眼中。
聰明的康熙以退為進,在祖母的支持和幫助下,一方麵避免與鼇拜發生正麵衝突,一方麵韜光養晦,專心學習治世本領,並尋找適當時機剪除鼇拜。
1667年6月,索尼去世。十二歲的康熙決心廢除四大臣輔政體製,實行親政。7月,實行親政大典。不過,康熙雖然親政,但原有輔政體製卻未能發生變化。為了使康熙能夠及早親政,並迫使遏必隆和鼇拜也交出權力,蘇克薩哈在康熙親政第六天上書請求退隱。在康熙尚未做出反應之際,鼇拜羅織了24條罪狀陷害蘇克薩哈,並強迫康熙將其處死。清除了蘇克薩哈後,鼇拜更加肆無忌憚,朝廷所有政事,均由其決斷;對於康熙帝的有些詔令,他也敢公開抗旨。這些使康熙意識到該是剪除鼇拜的時候了。康熙考慮到鼇拜親信黨羽遍布朝野,所以決定設計將其鏟除。
康熙一方麵在表麵上麻痹鼇拜,一方麵選擇一群身強力壯的少年練習撲擊之術。1669年5月,康熙決定采取行動。他首先將鼇拜的黨羽以各種名義派出,削弱鼇拜的勢力,然後派人將鼇拜召入宮中擒獲。鼇拜的黨羽在此之後也被一一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