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上,乾隆在圓明園的建造上打上了私人喜好的烙印,並親自監督了西洋樓的建造。1750年,乾隆委托意大利天主會教士朗士寧設計了定時水鍾和噴泉裝置,以供皇家娛樂。
乾隆帝曾六下江南,六蒞五台,奠孔林等,數十次木蘭秋獮,多次於避暑山莊宴見西北邊疆少數民族首領,這些舉措對發展經濟、鞏固統治、安定邊疆產生了重要作用。但乾隆帝的視角還僅限於中國本土,對同時期已經蓬勃發展的歐洲各國的科學文化尚無足夠的認識。
1.文字獄
清朝文字獄的興起旨在震懾反清勢力,其特征是:罪狀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起,證據也由權力人物對文字的歪曲解釋而成。一個單字或一個句子一旦被認為誹謗元首或諷刺政府,即構成刑責。清王朝的曆史中,順治、康熙時期的“文字獄”還隻是個別現象,到五任帝雍正在位時則成為一種暴虐的“製度”。在文字獄浪潮中表現得最為癲狂的人物則是乾隆皇帝!這裏把乾隆當政時最著名的文字獄列舉如下:
1753年,乾隆屢次到江南遊曆,民不聊生。江西撫州、千總盧魯生假借工部尚書孫嘉淦名義撰寫勸止乾隆再下江南的奏章,辭意悲切,全國廣為傳頌。案發後盧魯生千刀萬剮,兩個兒子處斬,受牽連定罪下獄的有一千多人。
1755年,內閣大學士胡中藻所著《堅磨室詩抄》中有詩句“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認為他故意把“濁”字加在“清”字上,居心叵測,處斬。廣西巡撫滿族人鄂昌跟胡中藻作詩唱和,在《塞上吟》一詩中稱蒙古人為“胡兒”,乾隆認為鄂昌自己就是胡兒,詆毀同類,喪心病狂,下令自殺。乃近來多效漢人習氣,往往稍解章句,即妄為詩歌,動以浮誇相尚,……即如鄂昌,身係滿洲,世受國恩,乃任廣西巡撫時,見胡中藻悖逆詩詞,不但不知憤恨,且與之往複唱和,實為喪心之尤!……著將此通行傳諭八旗,……倘有托名讀書,無知妄華,哆口吟詠,自蹈囂淩、惡習者,朕必重治其家!。乾隆20年3日庚子。”——乾隆
1764年,秦州知州賴宏典向北京官員請托謀求升遷,信裏說“點將交兵,不失軍機”,乾隆認為他明目張膽謀反,砍頭。
1778年,江蘇東台詩人、原翰林院庶吉士徐駿早已去世,遺著《一柱樓詩》中有“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拋半邊”。乾隆認為“壺兒”就是“胡兒”,顯然誹謗政府,嘲諷滿清沒文化。徐某剖棺戮屍,兒孫和地方官員全部斬首。
乾隆非常賞識內閣大學士沈德潛,作詩常請他刪改,乾隆作不出詩時還請他秘密代筆。沈德潛死後,乾隆命他的家人進呈沈的詩集,發現他把代乾隆捉刀的詩也收錄其中,這對乾隆的虛榮心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恰好詩集中有詠黑牡丹一首,有詩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乾隆認為是影射入主中國的滿族為“異種”,下令剖棺戮屍。
1781年,休致在家的前大理寺卿尹嘉銓所著書中自稱“古稀老人”,又有句說“為王者師”。乾隆說“我自稱古稀老人,早已布告天下,他怎麼也敢自稱古稀老人?”絞死。
上麵列舉的是乾隆朝有代表性的“文字獄”案。從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乾隆製造的“文字獄”是強加給文人身上的“莫須有”罪名,其目的旨在維護清政府的統治需要。
2.下江南
乾隆和祖父康熙一樣,那就是去江南考察民情。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也曾到過江南六次,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東南地區的社會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儉樸,且多數情況下是微服私訪。沒有驚動更沒有騷擾地方百姓。乾隆也曾六下江南。
乾隆除了下江南遊蕩獵奇外,還在北京西郊營造繁華蓋世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東造琳宮,西增複殿,南築崇台,北構傑閣,說不盡的巍峨華麗。又經文人學士,良工巧匠,費了無數心血這裏鑿池,那裏疊石,此處栽林,彼處蒔花,繁麗之中,點綴景致,不論春秋冬夏,都覺相宜。又責成各省地方官,搜羅珍禽異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萬裏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寶物,一齊陳列園中。因此圓明園也被全世界稱為東方藝術的博物館。
乾隆在內政方麵創舉不多,其最大的成績是繼續施行雍正時期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政策,並以個人的威望維持統治高層的穩定,使社會經濟在穩定發展中達到繁榮。
3.為袁崇煥平反
乾隆49年(1772年)乾隆帝下詔為袁崇煥平反。《清高宗實錄》載:“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案情始末終於真相大白。乾隆大帝還編寫了《四庫全書》。當時很多明朝史書,為了美化變態的明朝皇帝,竟然惡毒汙蔑袁督師是漢奸,這些書都被乾隆大帝統統燒掉或者改掉了,隻保留乾隆大帝親自修訂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