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最初相見趙勝時不同,此時的趙勝,因為多年協助兄、侄兩任趙王而身體抱怨,能親自出城迎接蒙仲,可謂是非常給麵子。
當然,以蒙仲的名聲與地位,確實也有資格讓趙勝親自出城相迎。
當日,蒙仲在趙勝的府上,與趙勝就秦國問題談論了一番,總的來說成果不大,對比蒙仲希望讓趙國堅定‘聯魏抗秦’的立場,趙勝始終是顧左言他,不肯當麵給予承諾。
當然了,以趙勝的立場來說,他當然不會願意趙國成為魏國的附庸,哪怕這些年魏國在宋韓兩國的幫襯下,聲勢逐漸增強,已逐步取代了當年齊國的地位,與秦國並稱當世最強大的兩方勢力。
失望之餘,鑒於此前收到了廉頗的邀請信,蒙仲決定前往晉陽,與廉頗談一談這件事,畢竟廉頗是主張抗擊秦國的將領,他這些年曾多次與秦國作戰,與秦國諸如王齕、王陵、胡陽、嬴摎等年輕輩的將領交手。
不過在此之前,蒙仲準備先前往柏人縣,拜訪了一下陽安君李躋的後人。
陽安君李躋是奉陽君李兌的兒子,在李兌於趙國失勢之後,李躋以及李氏一族亦逐漸在趙國失去地位,當時李躋聽從其父臨終前的叮囑,與蒙仲交善,是趙國少數堅定主張‘聯魏抗秦’的臣子——或許趙王何也是看在這層關係上,對李氏一族也並未秋後算賬。
但遺憾的是,李躋過世後,李氏一族還是難免沒落了,於是李躋的後人,便前往秦國去投奔李躋的次子李恪。
李恪的孫子李興族,十幾年前便曾作為進攻趙國的秦國將領。
直到前兩年,李躋的後人,在秦國擔任禦史大夫的李曇回歸趙國,被趙王拜為柏人侯。
而這位柏人侯李曇,便是李興族的兒子。
一日後,蒙仲來到了位於邯鄲東北約八十裏處的柏人縣。
得知蒙仲前來拜訪,柏人侯李曇受寵若驚,連忙領著四子李璣出城相應。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李曇比蒙仲年紀略小一些,但論輩分,二人卻差地太多。
要知道,蒙仲當年雖然年紀與李躋的兒子李恪相仿,但卻是與李兌、李躋父子平輩論交,而李曇則是李躋的曾曾曾孫,中間差了整整四代,除了尊稱蒙仲為郾侯以外,李曇實在不知該如何稱呼蒙仲。
“為何不選擇留在秦國,而選擇返回趙國呢?”
在與李曇交談的期間,蒙仲問後者道。
李曇歎了口氣說道:“秦國雖待我李氏不薄,但趙國終歸才是我李氏一族的祖地……若有選擇,當年祖先也不會投奔秦國……”
據李曇所說,他有四個兒子,其中長子李崇、次子李辨、三子李昭目前都已在秦國成家立業,於是他便帶著四子李璣回到趙國,希望恢複趙國李氏。
隨後,李曇亦喚來四子李璣,李璣之子、即他的孫子李牧,命其父子二人與蒙仲見禮。
在宴席間,蒙仲與李曇祖孫幾人聊了些當年他與李兌、李躋父子之間的事,李曇祖孫幾人也不知該怎麼接話,索性就老老實實聽著。
次日,就當蒙仲決定告別李氏一族,準備前往晉陽趕赴廉頗的邀請時,卻見李曇的孫子李牧跑到他麵前,懇請道:“早些年,當小子一家在秦國時便多次聽聞,此天下唯郾侯可以阻擋武安君,今喜聞郾侯與祖上有舊,倘若郾侯不介意,且覺得小子值得教導,能否教導小子兵法?”
蒙仲聽了很是驚訝,轉頭看向李曇、李璣父子,李曇父子驚訝之餘連忙搖頭,表示這絕不是他們的授意。
見此,蒙仲便問年幼的李牧道:“你希望我教導你,為何?”
李牧正色說道:“自然是為了日後能報效國家。”
“報效國家?指趙國麼?”蒙仲驚訝地問道:“你有三位伯父在秦國當官,縱使日後趙國被秦國所滅,你一家亦不至於遭秦國迫害,何以要為趙國效力呢?”
年幼的李牧正色說道:“趙國本才是我李氏的根,祖上被逼無奈才投奔秦國,今趙王大量,允許我等回國,又封我祖父為柏人侯,使我一家恢複了趙人的身份,既是趙人,自當為趙國效力。”
見李牧雖年幼卻有遠大的誌向,且對答如流,蒙仲覺得頗有意思。
想了想,他對李牧說道:“我並不會收你為弟子,你在我身邊能學多少,全看你自己,倘若你覺得這樣也無妨的話,你可以跟著我。”
聽了這話,不止李牧感到歡喜,李曇、李璣父子亦是驚喜萬分。
畢竟眼前這位可是郾侯蒙仲!
是中原各國當中最最讓秦國感到忌憚的將領。
當日,李曇父子盛情挽留蒙仲,再次吩咐家邸內的庖廚準備了豐盛的酒菜作為慶賀。
次日,年幼的李牧收拾行囊,告別祖父與父母,跟隨蒙仲回到了邯鄲,隻等蒙仲於驛館收拾好東西後,便踏上前往晉陽的旅程。
因為日程空閑,趁機隨從回驛館收拾行囊的時間,蒙仲索性也就帶著李牧在邯鄲城內隨便逛了逛。
待逛得累了,蒙仲便找了一家酒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