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耳胚胎學(五)(1 / 1)

胚胎11周,在將來形成基底膜的部位,蝸管的複層上皮變平,形成單層柱狀上皮,進一步發育形成一堆細胞,在這堆細胞的遊離緣,有一層隱約可以辨認的蓋膜。胚胎14周,蝸管前壁的細胞發育成立方形。胚胎16周,蝸管已發育為三角形結構。蝸管後壁上皮繼續分化,形成科爾蒂器和蓋膜。外壁的上皮在螺旋韌帶的基礎上逐漸分化形成血管紋。同時,科爾蒂器的細胞分化從基底轉向蝸頂方向發展,耳蝸神經穿過日後形成骨螺旋板的組織。胚胎19周,來自迷路動脈的分支建立了耳蝸的血液供應。胚胎20周,血管紋已充分發育。胚胎21周,耳蝸各轉的科爾蒂器隧道形成。胚胎22周,原始科爾蒂器的內、外脊從基底部向頂部分化,形成可以辨認的內毛細胞、外毛細胞、外柱細胞、指細胞。此時,螺旋神經節的周圍神經纖維分布至感覺毛細胞。胚胎24周,在螺旋緣蓋膜插入的部位出現細胞重組,在科爾蒂器內側形成內螺旋溝。外毛細胞與外柱細胞之間的間隙增寬,形成他4間隙。胚胎25周,蝸管與科爾蒂器發育完畢。

橢圓囊斑、球囊斑胚胎7~8周,在感覺神經進入膜迷路襞的部位,單層上皮增厚形成假複層上皮。位覺斑有感覺細胞和支持細胞兩種成分。胚胎10~12周,已經可以分辨出毛細胞和支持細胞。支持細胞分泌膠狀物質,形成耳石膜。毛細胞的細毛插人其中。胚胎14~16周,耳石膜中出現細小的碳酸鈣顆粒沉澱,即是耳石,此時位覺斑的形狀已與成人相似。

壺腹脊胚胎7周,在前庭神經纖維進入每個半規管壺腹的部位,神經上皮細胞增厚,形成脊狀,為壺腹脊的原基。原始壺腹脊與內淋巴流動的方向垂直。胚胎10~12周,隨著半規管直徑和曲度的生長,原始壺腹脊的單層鱗狀上皮變為假複層上皮,逐漸分化成為感覺毛細胞和支持細胞,毛細胞遊離緣出現纖毛。胚胎15周,壺腹脊呈鐮狀,壺腹脊頂已發育完好,感覺毛細胞的纖毛插人其中。胚胎20周,上半規管最先達成人大小,隨後為後半規管和水平半規管,這一順序與種係發生的過程一致。至胚胎23周,3個半規管、包括壺腹脊均發育完畢。

內淋巴管和內淋巴囊胚胎5周,為內淋巴管的原基,內淋巴管的遠端發育形成內淋巴囊胚胎8周,在耳泡的橢圓囊球囊部的管腔內形成3個凹陷形皺襞。第一皺襞發育形成橢圓囊內淋巴管瓣膜;第二皺襞將球囊與內淋巴管分隔;第三皺襞深人橢圓囊和內淋巴管之間,發育形成橢圓囊內淋巴管。前庭導水管是內淋巴管通過的骨性小管,起始於前庭內壁,開口於後顱窩的岩錐後麵,內淋巴管溝通前庭迷路與內淋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