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葛太古入川迎聖駕(3 / 3)

太古便先將自己罵賊被監的話兒說了,又將李豬兒傳來的明霞撞死緣由,自始至終說了一遍。景期聽了,一則是忍不住心酸,二則也忘懷了,竟掉下淚來。

太古道:“學士公素昧平生,為何墮淚?”景期道:“不瞞老先生說,學生未僥幸時便作一癡想,要娶佳人為配,遍訪並無。向聞令愛小姐才貌兩全,不覺私心竊慕,自愧鯫生寒陋,不敢仰攀。到後來幸博一第,即欲遣媒奉叩,不想老先生被貶範陽去了。學生又忤權奸,亦遭謫遣,自歎良緣不就,兩地參商,怨悵愁情與日俱積。今護聖駕回朝,便思前願可酬。適聞老先生到來,以為有緣千裏相逢,姻事一言可定。那知令愛已香返雲歸,月埋煙冷。想我這等薄福書生,命中不該有佳人為偶,說完了這番心事,索性倒哭他一場。”

太古哭道:“學士公才情俊逸,若得坦腹東床,老夫晚景堪娛。不想小女遭此不幸,不是你沒福娶我女兒,還是我沒福招你這樣快婿。”

二人正說得苦楚,階下將士稟道:“上皇鑾駕已到百裏外了。”太古忙起身別了景期,上前迎接去了。

景期也出驛門領兵前進,在馬上不勝悲傷。行了二十多日,早到西京。

那靈武聖駕,已先回朝了。景期入城,尋個寓所將雷天然安頓停當,寓中自有馮元勇兒服侍。次早景期入朝參賀天子。

一時文武有李泌、杜鴻漸、房珪、裴冕、李勉、郭子儀、仆固懷恩、李豬兒等侍立丹墀。景期隨班行禮,朝罷,出來就去拜望李泌、郭子儀等。又差人尋訪虢國夫人下落,思量再圖一見。誰相各處訪問,並無蹤跡,景期唯有唏噓歎息。

隔了幾日,上皇已到。天子率領文武臣僚出廓迎接,彼時護駕的是陳元慳(qiān,音牽)——欠缺。

流離瑣尾——比喻本來生活順利快樂,後來轉為艱難苦痛,即末路蹭蹬的意思。鯫(zōu,音鄒)生——猶小生,自稱的謙詞。

丹墀(chí,音池)——古時宮殿前的石階以紅色塗飾,故名。

禮、李白、杜甫、葛太古、高力士等,隨著上皇入城。上皇吩咐車駕幸興慶宮住下。天子隨率群臣朝拜,設宴在宮中慶賀。

次日上朝,召群臣直到殿前,降下聖旨,封李泌為鄴王,拜左丞相,郭子儀為汾陽王,拜右丞相,杜鴻漸為司徒;房珪為司空;裴冕為中書令;李白為翰林學士;鍾景期為兵部尚書;杜甫為工部侍郎;葛太古為禦史中丞;李勉為監察禦史;陳元禮為太尉;仆固懷恩為驃騎大將軍;郭晞為羽林大將軍;郭暖為駙馬都尉,尚升平公主;李光弼加封護國大將軍,領山南東道節度使。俱各榮封三代。文官蔭一子為五經博士;武官蔭一子為金吾指揮。又授高力士為掌印司禮監;李豬兒為尚衣監。其餘文武各官各加一級,大赦天下。階下百官齊呼萬歲,叩頭謝恩。

天子又降旨道:“李林甫欺君誤國,縱賊謀反。雖伏冥誅,未彰國法,著仆固懷恩前去掘起林甫塚墓,斬截其屍,梟首示眾。”仆固懷恩領旨去了。班中閃出鍾景期上殿奏道:“陛下英明神武,為天地祖宗之靈,得以掃蕩群賊,克服神器,彼權奸罪惡滔天,死後固當梟首。雷萬春靖難諸臣,亦宜追贈諡號,以廣聖恩。”

天子聞言道:“卿言甚合朕意,可將死難諸臣開列姓名陳奏,朕當酌議褒封。”

景期謝恩領旨退班,天子退朝,各官俱散。隻有鍾景期與李泌、郭子儀、葛太古在議政堂將前後死節忠臣,一一開明事實,以陳禦覽。

早見高力士捧出聖旨一道,追封張巡為東平王;許遠為淮南王;南霽雲為彰義侯;雷萬春為威烈侯;赦建張、許雙忠廟,春秋享祭,以南、雷二將配享;追贈張巡妾吳氏為靖節夫人;許義僮為驍騎都尉;又有原任常山太守顏杲卿贈太子太保;原任梨園典樂郎雷海清贈太常卿;葛明霞封純靜夫人。各贈龍鳳官誥,共賜禦祭一壇,委郭子儀主祭。子儀奉旨,自去安排祭奠。少頃又有聖旨,命禦史葛太古領東京安撫使踏勘地方。有被賊兵殘破去處,奏請蠲租;有失業流民,即招撫複業,即日辭朝赴任。

又命兵部尚書鍾景期領河北經略使,統領大兵十萬,進征安慶緒。

旨意下了,景期忙回寓所,向天然說道:“聖上命我討安慶緒,不日起行,不知二夫人意下,還是隨往軍中,還是待我平賊之後,前來迎接你?”雷天然道:“妾身父叔俱死賊手,恨不得手刃逆奴以雪不共戴天之仇,奈女流弱質,不能如願。今幸相公上承天威,揮戈秉鉞,妾願隨侍帷幄,參讚軍機。”景期道:“如此甚妙。”

正說話間,馮元進來稟道:“禦史葛老爺來辭行。”景期忙出接見。太古道:“老夫稟奉嚴旨,不敢延遲,即日就道,特來告辭。”

景期道:“東京百姓,久罹水火,專望老先生急解倒懸,正宜速去。學生還要點軍馬,聚糧草,尚有數日耽擱,不能與老先生同行,殊為怏怏。”太古道:“足下旌旄北上,必過洛陽,願便道賜顧,少慰鄙懷。”景期道:“若到貴治,自然晉謁。今日敢屈台駕,待學生治酒奉餞。”太古道:“王事靡盬,盛情心醉矣,就此拜別,再圖後會。”

因不平或不滿而鬱鬱不樂。二人拜別起身,景期也上馬來送,直到十裏長亭,揮淚分手,景期自回。太古望東京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