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1 / 3)

祭妹文

此文寫於明弘治七年甲寅(1494),唐伯虎時年二十五歲,在此年中,他的父親、母親、妻子、妹妹相繼去世。這是唐伯虎在其妹去世後為其創作的一篇悼亡文章。

嗚呼!生死人之常理,必非有賴而能免者;唯黃令終〔1〕,則亦歸責於天,而不為之冤隱。然疾痛之心,久亦為之漸釋也。吾生無他伯叔,惟一妹一弟;先君醜寅之昏〔2〕,且弟猶稚,以妹幼慧而溺焉〔3〕。迨於移床〔4〕,懷為不置,此寅莫齒之疚也!爾來多故,營喪辦棺,備曆艱難,扶攜窘厄;既而戎疾稍舒〔5〕,遂歸所天〔6〕。未幾而內艱作〔7〕,吊赴斷來,無所歸咎。吾於其死,少且不〔8〕,肢臂之痛,何時釋也?今秋爾家襲作蓍龜〔9〕,以有此兆宅。來朝駕車,幽明殊途,永為隔絕。有是庶物,用為祖餞〔10〕,爾其有靈,必歆吾物〔11〕,而悲吾詞也。於乎尚饗〔12〕!

〔1〕黃耇(ɡǒu)令終:長壽者得到善終。黃耇,年老高壽的人。令終,善終。

〔2〕醜寅之昏:因我糊塗愚昧而不喜歡我。醜,以……為醜,不喜歡。昏,糊塗,愚昧。

〔3〕溺:溺愛,寵愛。

〔4〕移床:老人病危,從寢室移至廳堂,按男左女右的位置放在廳側臨時搭的床上(不能放房脊梁下),稱為移床。這裏指妹妹去世。

〔5〕戎疾稍舒:大病稍愈。戎,大。

〔6〕所天:舊稱所依靠的人。指丈夫。

〔7〕內艱:指母喪。

〔8〕俶(chù):善,美好。

〔9〕蓍(shī)龜:用於占卜的蓍草和龜甲。

〔10〕祖餞:猶祖奠。出殯前夕設奠以告亡靈。

〔11〕歆(xīn):饗,嗅聞。指祭祀時神靈享受供物。

〔12〕於乎:嗚呼。尚饗:也作“尚享”。舊時用作祭文的結語,表示希望死者來享用祭品。

人生之痛楚,莫過於親人的離去,唐伯虎在二十五歲的年齡時就要在短時期內麵對親人的接連離去,這樣的痛苦讓詩人如何承當!作品以之抒胸臆的方式對家庭的不幸遭遇及妹妹去世前及去世後的情景做了交代,字字句句飽含血淚,可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情真意切,真摯感人。

蓮花似六郎論

作品是一篇論說性的文字,主要以武後時期內史楊再思“蓮花似六郎”入題,指出當時朝廷之中,臣不臣、君不君的醜惡現象,並進一步指出“蓮花似六郎”論的謬誤之處,但作者在文章最後並未隻是就事論事,而是由此生發開去,指出宮廷生活的有傷風化並不能隻是指責其中的某些人,關鍵原因在於“創業垂統之所致也”。由此顯出作者的見地之高。

嚐讀史,唐武氏幸張昌宗〔1〕,或譽之曰:“六郎麵似蓮花。”內史楊再思曰〔2〕:“不然,乃蓮花似六郎耳。”嗚呼!蓮花之與六郎,似耶不似耶?縱令似之,武氏可得而幸耶?縱令幸之,再思可得而諛耶?以人臣侍女主,黷也〔3〕,昌宗之罪也;以女主寵人臣,淫也,武氏之罪也;以朝紳諛嬖幸〔4〕,諂也,再思之罪也。

古之後妃,吾聞有葛覃之儉矣〔5〕,有木之仁矣〔6〕,有桃夭之化矣〔7〕,未聞有美男子侍椒房也〔8〕。漢呂氏始寵辟陽侯〔9〕,其後趙飛燕多通侍郎宮奴〔10〕。沿及魏晉,而淫風日以昌矣,然未有如武氏之甚也。自白馬寺主而下〔11〕,其為武氏之所幸者,非一人矣,然未有如昌宗之甚也。彼其手握王爵,口含天憲〔12〕;吹之則春葩頓萎,噓之則冬葉旋榮,以故夫小人〔13〕,爭為諂媚。

後嚐衣以羽衣,吹以玉笙,騎以木鶴,號曰“王子晉”〔14〕,則人皆子晉之矣。俄而稱子晉為六郎,則人皆六郎之矣。俄而諛六郎為蓮花,則人皆蓮花之矣。然未有如再思之甚也,故獨曰“蓮花似六郎”。夫蓮花之脫青泥,標綠水,可謂亭亭物外矣,豈六郎之淫穢可比耶?彼似之者,取其色耳。若曰:“蓮之紅豔,後可玩之而忘憂矣;蓮之清芳,後可揖之而蠲忿矣〔15〕;蓮之綽約,後可與之而合歡矣;金莖之露,可共吸焉;玉樹之花,可共歌焉;薔薇之水,可共浴焉。上林春暖,蓮未開也,對若人而蓮已開〔16〕,可以醒海棠之睡矣;太液秋殘〔17〕,蓮已謝也,對若人而蓮未謝,可以增夜合之香矣。一切奉宸遊〔18〕,娛聖意,非蓮花其誰與歸?”此其尊之寵之之意極矣,而再思猶謂不然。將以蓮出乎青泥,垢也。若六郎似有仙種,不啻天上之碧桃乎〔19〕?蓮依乎綠水,卑也;若六郎自有仙根,不啻日邊之紅杏乎?蓮有時而零落,非久也;若六郎顏色常鮮,不啻月中之丹桂乎?以蓮之近似者,人猶寶焉,惜焉,壅焉,植焉,而況真六郎乎?是故芙蓉之帳,僅足留六郎之寢;菡萏之杯,僅足邀六郎之歡;步步生蓮,僅足隨六郎之武〔20〕。柳眉淺黛,藉六郎以描之;蕙帶同心,偕六郎以結之。鏡吐菱化,想六郎而延佇;戶標竹葉,望六郎而徘徊。此再思之意也。

不惟是也,藝蓮者護其風霜〔21〕,防其雨露,剪其荊棘,培其本枝。今六郎恩幸無比而群臣若元忠者,非其荊棘乎,則竄之,如易之者;非其枝葉乎,則寵之。賜以翠裘,恐露隕而蓮房冷也;傅以朱粉,恐露落而蓮衣褪也,此再思之意也。

不惟是也,枝有連理,花有並頭。以六郎之美,蓮且不及,宜後之纏綿固結而不可解矣。是故九月梨花,後以為瑞也,再思則以九月之梨,不若六郎之蓮;“百花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後以為樂也,再思則以百花之奇,不若一蓮之豔;“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後以為悲也,再思則以落花常在伴,而石榴可無淚。極而言之,桃李子之丕基可奪也〔22〕,六郎之恩寵,必不可一日而奪;黃台瓜之天性可傷也〔23〕,六郎之情好,必不可一言而傷。使後與昌宗,如蔦蘿相附〔24〕,如葭莩相依〔25〕,如藕與絲之不斷,夫然後愜再思之意乎?甚矣其諂也!

嗟乎!“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26〕,刺士女之淫奔也;“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27〕,刺公族之淫奔也;“牆有茨,不可掃也;中碕之言,不可道也”〔28〕,刺國母之淫奔也。況武氏以天下之母,下寵昌宗,汙穢淫碦〔29〕,無複人禮。此尤詩人所痛心,誌士所扼腕也。是故對禦而褫之〔30〕,有如植桃李之懷英矣;置獄而訊之,有如賦梅花之廣平矣;始許而終拒之,有如蓬生麻中之張說矣。此皆所謂正人如鬆柏也。若再思者,所謂小人如藤蘿也。己麵似高麗,則高麗之;人麵似蓮花,則蓮花之;不知五王之兵一入,二豎之首隨懸,一時凶黨,如敗荷殘芰,零落無餘;而池沼中之蓮花自若也,尚安得六郎之麵,與之相映而紅哉?

嗟乎!福生有基,禍生有階。唐之先高祖私其君之妃,太宗嬖其弟之婦,高宗納其父之妾,閨門無禮,內外化之,是故人臣亦得以母後〔31〕;而當時諂諛之子如再思者,若以為禮,固宜也。一傳而韋氏,三思其蓮花矣;再傳而楊氏,祿山其蓮花矣。蓬萊別殿,化為聚之場〔32〕;花萼深宮,竟作鶉奔之所〔33〕。而題詩紅葉者〔34〕,且以為美談矣。此皆創業垂統之所致也,於武氏何尤〔35〕?於昌宗何尤?於再思何尤?

〔1〕武氏:即武則天(624-705)。唐高宗後,武周皇帝。十四歲時被唐太宗選入宮內為才人,太宗死後為尼。不久被高宗召為昭儀,公元655年立為皇後,逐漸把持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後又相繼廢中宗、睿宗,690年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張昌宗:武則天寵臣。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行六,美姿容。神功元年,以太平公主薦,與其兄易之同入侍宮中,為武則天男寵。拜雲麾將軍、行左千牛中郎將,旋進右(一作左)散騎常侍。聖曆二年,為控鶴監內供奉。曆司仆卿,俄改春官侍郎。與兄易之專權亂政,時人側目。

〔2〕楊再思(?—709):唐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西南)人。武則天時為宰相,佞而多智,時人以其無恥,稱其為“兩腳狐”。

〔3〕黷(dú):汙濁。

〔4〕朝紳諛嬖幸:指楊再思阿諛張昌宗事。朝紳,指朝廷大臣。嬖幸,被寵愛的人。

〔5〕葛覃之儉矣:《葛覃》為《詩經·周南》篇名,寫女子的德行躬儉。《毛詩序》:“《葛覃》,後妃之本也。後妃在父母家,則誌在於女功之事,躬儉節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

〔6〕樛(jiū)木之仁矣:《樛木》為《詩經·周南》篇名,寫女子的仁德。《毛詩序》:“《樛木》,後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

〔7〕桃夭之化矣:《桃夭》為《詩經·周南》篇名。朱熹集傳:“文王之化,自家而國,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後因以“桃夭之化”謂男女完婚之禮。

〔8〕椒房:本指後妃居住的宮室。這裏為後妃的代稱。

〔9〕呂氏始寵辟陽侯:指漢代呂後寵幸辟陽侯審食其事。呂氏,漢高祖劉邦之妻呂雉。辟陽侯,指審食其。沛縣人。楚漢戰爭期間,與呂後一起被楚軍俘虜,結下深厚感情。高祖六年,因為呂後諫爭,沒有什麼戰功的審食其被封為辟陽侯。等到劉邦死後,二人更無顧忌,互相往來。《漢書·朱建傳》:“辟陽侯行不正,得幸呂太後。”

〔10〕趙飛燕:西漢舞人。原為陽阿公主家歌舞伎。舞藝高超,舞姿輕盈,故名“飛燕”。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後立為皇後。

〔11〕白馬寺主:指薛懷義。《新唐書·後妃上》:“懷義,鄠人,本馮氏,名小寶,偉岸淫毒,佯狂洛陽市,千金公主嬖之。主上言:‘小寶可入侍。’後召與私,悅之。欲掩跡,得通籍出入,使祝發為浮屠,拜白馬寺主。”

〔12〕口含天憲:謂言出即為法令。形容把持國政,有生殺予奪之權。天憲,指朝廷法令。

〔13〕憸夫:指奸佞的人。

〔14〕王子晉:即王子喬。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喻灑脫不凡之人。

〔15〕蠲(juān):除去、驅出、去掉。同“捐”。

〔16〕若人:這個人。若,此,這個。

〔17〕太液:古池名。唐太液池,在大明宮中含涼殿後,中有太液亭。

〔18〕宸遊:帝王之巡遊。

〔19〕不啻:無異於,如同。

〔20〕武:足跡。

〔21〕蓺:種植。

〔22〕此句是說:李氏的天下可以奪取。桃李子,諧音“逃李子”,即逃亡的李氏子弟。丕基,巨大的基業。

〔23〕黃台瓜,李賢見武後一再廢殺其子女,乃作《黃台瓜辭》以諫武氏,詞曰:“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後終亦為武氏所殺。

〔24〕蔦蘿:蔦與女蘿,兩種寄生植物。用來比喻與別人的依附關係。

〔25〕葭莩:蘆葦稈內的薄膜。親戚的代稱。

〔26〕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詩經·鄭風·溱洧》中的句子,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藥相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毛詩序》說:“《溱洧》,刺亂也。兵革不息,男女相棄,淫風大行,莫之能救焉。”

〔27〕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詩經·鄘風·桑中》中的句子,是一首寫男女幽會的情歌。《毛詩序》說:“《桑中》,刺奔也。衛之公室淫亂,男女相奔,至於世族在位,相竊妻妾,期於幽遠,政散民流而不可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