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窺古人,墨翟拘囚,乃有薄喪〔43〕;孫子失足,爰著兵法〔44〕;馬遷腐戮,《史記》百篇〔45〕;賈生流放,文詞卓落〔46〕。不自揆測〔47〕,願麗其後〔48〕,以合孔氏不以人廢言之誌〔49〕。亦將碨括舊聞〔50〕,總疏百氏〔51〕,敘述十經〔52〕,翱翔蘊奧〔53〕,以成一家之言。傳之好事,托之高山,沒身而後,有甘鮑魚之腥而忘其臭者〔54〕,傳誦其言,探察其心,必將為之撫缶命酒,擊節而歌嗚嗚也〔55〕。
嗟哉吾卿!男子闔棺事始定,視吾舌存否也〔56〕?仆素佚俠,不能及德,欲振謀策,操低昂,功且廢矣。若不托筆劄以自見,將何成哉?辟若蜉蝣,衣裳楚楚〔57〕,身雖不久,為人所憐。仆一日得完首領,就柏下見先君子〔58〕,使後世亦知有唐生者。歲月不久,人命飛霜,何能自戮塵中〔59〕?屈身低眉,以竊衣食,使朋友謂仆何使?後世謂唐生何?素自輕富貴猶飛毛,今而若此,是不信於朋友也。寒暑代遷,裘葛可繼,飽則夷猶〔60〕,饑乃乞食,豈不偉哉?黃鵠舉矣〔61〕,驊騮奮矣〔62〕!吾卿豈憂戀棧豆,嚇腐鼠邪〔63〕?此外無他談,但吾弟弱,不任門戶〔64〕,傍無伯叔,衣食空絕,必為流莩〔65〕。仆素論交者,皆負節義。幸捐狗馬餘食,使不絕唐氏之祀。則區區之懷,安矣,樂矣,尚複何哉!唯吾卿察之。
〔1〕徵明:即文徵明(1470—1559),明代著名書畫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號衡山居士,與當時的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合稱為吳中四才子。君卿:對對方的敬稱。
〔2〕可以當泣:語出古樂府《悲歌》:“悲歌可以當泣”。
〔3〕譬:如同。
〔4〕“故薑氏”二句:用孟薑女哭長城故事。薑氏,孟薑女。堅城,長城。隳(huī),毀壞。堞(dié):城牆上像齒狀的矮牆。
〔5〕“荊軻”句:用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故事。荊軻,戰國時期著名刺客。刺秦王不成,被殺。征劍,指燕太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見《史記·刺客列傳》。
〔6〕括囊泣血:不輕易說話,隻能無聲痛哭,淚盡血出,極度悲傷。括囊,原指束閉口袋。比喻閉口不言,不輕易說話。泣血,無聲痛哭,淚盡血出。形容極度悲傷。
〔7〕罄(qìnɡ)竭懷素:竭盡滿腔的真情。罄竭,竭盡,用盡。
〔8〕“是馬遷”二句:馬遷,即司馬遷。任侯,即任安,字少卿,曾寫信給司馬遷,讓司馬遷借為中書令的方便“推賢進士”。司馬遷給任安回信,即《報任安書》。書中告訴任安自己隱忍苟活是為了完成《史記》,已無法“推賢進士”。
〔9〕“少卿之心”二句:少卿指李陵,字少卿。曾寫《答蘇武書》。書中述說了自己暫降匈奴的原因。
〔10〕屠酤:屠戶和賣酒者。
〔11〕頡頏(jiéhánɡ)婆娑:是說唐、文二人書畫文章旗鼓相當,如雙鳥同飛,不相上下。頡頏,鳥飛上下的樣子。語本《詩經·邶風·燕燕》:“燕燕於飛,頡之頏之。”婆娑:盤旋上下的樣子。
〔12〕躡踵:踩著腳後跟,意謂相接。
〔13〕黃口嗷嗷:小孩子不斷啼哭。黃口,小孩。嗷嗷,哀號啼哭聲。
〔14〕生產:謀生的手段。
〔15〕周:同“晭”,救濟,接濟。
〔16〕魯連:魯仲連,戰國時齊人。常為人排難解紛而不受報酬。《戰國策·趙策》載,其為趙國解除邯鄲之圍,事成後不受封賞。朱家:秦漢之際的遊俠,魯人,好結交豪士,以任俠得名。
〔17〕薦紳:同“縉紳”。指官僚,士大夫。
〔18〕禍的:危害的目標。
〔19〕側目:斜著眼睛看人。形容憤恨。此指仇恨自己的人。
〔20〕貝錦:繡有貝形花紋的錦鍛。《詩經·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鄭玄箋:“喻讒人集作己過以成於罪,猶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錦文。”後以貝錦喻故意編造的讒言。
〔21〕飛章:急報的奏章。
〔22〕三木:加在犯人頸、手、足上的刑具。
〔23〕搶地:觸地,撞地。也作“槍地”。司馬遷《報任安書》:“見獄吏則頭槍地。”
〔24〕洟(tì)泗:鼻涕。
〔25〕“而後”二句:是說監牢中的苦楚,如同昆山燃起熾熱的火焰,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毀滅掉了。語出《尚書·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
〔26〕“下流”二句:語出《論語·子張》:“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下流,指卑下之位。
〔27〕繢(huì):同“繪”,繪畫,這裏指紡織。
〔28〕馬氂(máo):馬尾。氂,同“犛”。語出《淮南子·說山訓》:“執而不釋,馬氂截玉。”
〔29〕三言變慈母:用曾參殺人故事。《戰國策·秦策二》載: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曾母,曾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頃之又有人告,其母尚織自若。後有一人又告之,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後以此典喻人言可畏。
〔30〕“整冠李下”二句:在李樹下整理帽子,往蒸飯的陶甑中取墨。均指容易使人生疑的事。樂府《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掇,拾取。甑,瓦製的煮器。
〔31〕當衡者:猶當政者,指主持政治的人。衡,古代車轅頭上的橫木。
〔32〕部郵:猶“部傳”,州郡屬吏。
〔33〕蘧篨(qúchú)戚施:喻謅諛獻媚的人。語出《詩經·邶·新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蘧篨,亦作“蘧篨”、“蘧除”,指諂諛獻媚的人。戚施,蟾蜍的別名。蟾蜍駝背無頸,不能仰視,故喻諂諛獻媚的人。
〔34〕錦帶縣髦:指當官。錦帶,錦製的衣帶。縣,同“懸”。髦:馬鬃。
〔35〕獰狗:凶猛的狗。
〔36〕甂甌(biānōu):瓦器。
〔37〕靡有長物:沒有多餘的物件。靡,沒有。長物,多餘的東西。
〔38〕嗟嗟咄咄:悲歎聲,表示感歎或失意。
〔39〕浮屠:佛寺。
〔40〕“如此而不自引決”二句:像這樣卻不自殺。引決,引頸自殺。抱石,抱石沉水。就木,進棺材。
〔41〕研摩刻削之材:這裏指讀書人。研摩,揣摩。刻削,雕刻,這裏指書寫。
〔42〕原田無歲:田地沒有收成,暗喻自己沒能取得什麼成就。原田,平原上的田地。無歲,沒有收成。
〔43〕墨翟:即墨子,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墨家學派創始人。他曾被囚於宋。著有《墨子》,中有《書葬》篇,反對厚葬,提倡薄葬。
〔44〕孫子:即孫臏。戰國時齊人,軍事家。他與龐涓同學兵法於鬼穀子,後龐涓忌妒孫臏才能,加以陷害,被處臏刑(古代削去膝蓋骨的酷刑)。孫臏逃到齊國,做了軍師,破殺龐涓。著有《孫臏兵法》。
〔45〕“馬遷”二句:史學家司馬遷為李陵事遭腐刑(宮刑),忍辱完成了名著《史記》。
〔46〕賈生:指漢代文學家賈誼。漢文帝時任太中大夫,對國事多所建議,遭當政大臣周勃等人的反對,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遂寫了《吊屈原賦》等名文以抒憤。卓落,高超不凡。
〔47〕揆測:測度,估量。
〔48〕麗:附著。
〔49〕孔氏:指孔子。語見《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50〕(yǐn)括:本指矯正竹木邪曲的工具。這裏指把原有的文章就其內容、情節加以剪裁或修改。
〔51〕百氏:指諸子百家。
〔52〕十經:指儒家的經書。
〔53〕蘊奧:深奧的道理。
〔54〕有甘鮑魚之腥句:作者自謙,是說有讀者樂意閱讀自己的文章而不怕其陳腐。鮑魚,氣味腥臭的鹹魚。《孔子家語·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醜,亦與之化矣。”
〔55〕“必將”二句:語出李斯《諫逐客書》:“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撫缶,敲打瓦器。嗚嗚,歌呼聲。
〔56〕視吾舌存否:典出《史記·張儀列傳》:楚相疑張儀盜璧,“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這裏用張儀的典故表示自己雖然遭受挫折但仍將奮鬥到底。
〔57〕“辟若”二句:謂生命就如同蜉蝣一般低微而短命,無所作為。語出《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辟,同“譬”。蜉蝣是一種小飛蟲,壽命極短,朝生暮死。
〔58〕“仆一日得完首領”二句:是說我若能全身而死。首領,頭和頸。柏下,因墓上種柏。故以柏代墓。先君子,指死去的父親。
〔59〕何能自戮(lù)塵中:怎麼能夠在塵世之中受辱。自戮,自殺。這裏指自取其辱。
〔60〕夷猶:謂從容不迫。
〔61〕黃鵠(ɡǔ):形似鶴,色蒼黃。《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裏。”
〔62〕驊騮(huáliú):赤色的駿馬。
〔63〕“吾卿豈憂戀棧豆”二句:我怎麼能夠隻顧及眼前這些幾乎毫無價值的利益。棧豆,馬房的豆料,喻現成的利益。嚇(hè)腐鼠,典出《莊子·秋水》:“鴟得腐鼠,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嚇,以怒斥聲保住。腐鼠,喻指令人惡心,毫無價值的東西。
〔64〕不任門戶:不能擔當起持家的重任。不任,不能勝任。
〔65〕莩(piǎo):同“殍”,餓死的人。
這篇作品感情真摯,催人淚下,與司馬遷《報任安書》情感頗為相似。作品首先以長歌當哭入手,為全文定下悲痛的基調,用曆史上的孟薑女、荊軻與自己的處境類比,點出自己處境之艱難。接著作者回憶了自己在生活上出現難以預料的災難時那些曾經的朋友、家人及世人對自己的態度:“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知與不知,畢指而唾”,“僮奴據案,夫妻反目;舊有獰狗,當戶而噬”。此時,隻有文徵明沒有忘記他,依然在用一顆友情之心溫暖著作者冰冷的情懷。第三部分,作者講到了在受到如此的奇恥大辱後自己堅持活下去的原因,是希望能夠得到世人的正確評價。最後,作者托付文徵明為自己照顧惟一的親人弟弟。
文貴於寫真情實感。唐伯虎以其藝術家敏感的心靈,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人生的悲痛,人情的冷暖,寫來尤其沉痛淒絕。語言樸素,一氣而下,字字血淚。